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提案信息 > 2017优秀提案 > 党派团体界别提案 > 正文
关于推进通州区园区转型升级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7-11-22     信息来源:区政协

021 

案由:关于推进通州区园区转型升级的提案

提案单位:经济界

问题及分析:

2005年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后,通州区保留开发区规划面积73.2平方公里,成为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我区目前共有12个产业园区(含种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市级开发区4个,区级开发区5个,有10家园区(基地)被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中关村相关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园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20161-10月,园区实现税收56.2亿元,同比增长2%,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6.5%

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成为新方向以及我区被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开始凸显。

(一)园区点多分散,规模普遍较小

产业园区空间布局较为分散,每个乡镇都至少有一个园区,且规模普遍较小,集约化水平不高,仅中关村通州园就包括光机电基地、金桥基地、物流园区、开发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等10个分园(基地),分布在10个不同的区域。与其它区县高水平产业园区相比,通州现有园区规模较小,龙头企业较少,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缺乏。

(二)园区发展定位不明确,同质竞争突出

由于定位不明晰,各园区的重点产业大都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特色化发展不明显,同质化较突出。此外,通州的产业功能区、园区各自独立发展,彼此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协调合作较少,尚未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导致一些产业功能区开发建设缓慢。

(三)园区内产业高端化不足,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不少园区的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一两家大型企业带动,企业间缺乏前向、后向和横向关联,没有形成以主导产业带动下的产业集群,园区产业发展缺乏“粘性”。

(四)园区相关配套不完善,宜居环境尚未形成

现阶段很多园区周边聚集了很多小餐饮、小卖场、小理发馆,主要服务于园区内大量制造业企业的产业工人。但是随着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的步伐加快,企业层次的不断提高,人员需求日渐多元,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配套亟需增强。

建议:

(一)加快园区整合,明确产业定位

全面梳理区域内所有园区类型、占地面积、主导产业、闲置资源等基础信息,按照新形势下的通州产业发展定位和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对同质化竞争较严重且距离较近的园区进行合并,整合园区资源,结合园区的实际特点,确定每个园区的产业定位,形成错位发展、集群发展的态势。如基于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可以以科技型服务业为重点,通过承接并培育优质的科技型创新创业项目,尤其是来自中心城区的科技新项目,发展园区内科技服务体系,形成总部型科技服务业集群。

(二)加强统筹,搭建园区发展平台

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的职能,强化系统谋划、整体统筹。成立通州产业园区投资发展公司,统筹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调整退出落后产能和盘活闲置资源等工作,强化对园区重大项目落地、企业创新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将中心城区疏解过来的项目和计划入驻北京的总部企业统一进行登记管理,打造项目引进平台,根据项目特点及园区发展定位,实现园区与符合园区定位的优质企业之间的顺利对接。设立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调整退出、重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建设、科技创新。

(三)构建高品质园区宜居空间

强化规划和引导,鼓励引进建设符合园区需求的生活性服务业,率先发展人口密度较大区域的生活性配套产业,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的衣食住行需求以及文体娱乐、休闲养生等精神需求。大力推进园区环境建设,增加亲民的生态绿地建设,打造整洁卫生、生态环保的园区环境。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