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提案信息 > 2013年优秀提案 > 党派团体界别提案 > 正文
关于构建立体交通,让通州“通”起来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3-12-27     信息来源:通州政协

案由:关于构建立体交通,让通州“通”起来的提案

提案单位:九三学社通州区工委

问题及分析:

20127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两次提到通州,并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这将通州推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上,要求通州新城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更快的发展速度。通州也由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交通设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性配套设施,通州区政府近年来对交通设施加大了投资力度,累计投资近百亿元。新建、改扩建道路50多条,总长度250公里,先后建设了北苑立交桥和北关高架桥,实施了通朝大街通州段、壁富路等工程,加上原有的京通快速、八通轻轨,京哈、京沈、京津塘高速,京津第二通道等,有力改善了交通环境,通州区的对外交通在远郊区县中占据了明显优势。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通州区委、区政府虽然下大力气解决了一些交通问题,但交通拥堵依然还没有得到根治,甚至有些地段交通矛盾反而日益突出,还需要集思广益设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通州交通拥堵点空间分布与问题分析

1.主路口交通拥堵点空间分布。与北京主城区相比,通州地区由于路网结构不完善,道路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较慢,交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发展,受到交通拥堵加剧的“城市病”的困扰更为严重。目前,通州地区已经形成了多处较为明显的交通拥堵点,最为拥堵的交叉道口有银地路口、西门路口、北关路口、龙旺庄路口、梨园路口、临河里路和果园环岛等,高峰通行拥堵时间超过20分钟,接近瘫痪。

2.过多的冲突点是交通拥堵点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实地观察和比较,现有交通网络以平面交叉为主,立体交通设置较少,是造成目前通州拥堵的主因。截至目前,在通州境内,只有过境(包括铁路、河流)和快速联络线建立了立体交通设施,如北苑立交桥、北关立交桥等路口,而在通州的大部分交通路口,现代化立体交通设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现代交通管理理论,平面交通由于空间二维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形成较多的冲突点,影响车辆通过能力,且易诱发交通事故。为了减少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保障车辆行人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往往会采用信号灯进行交通管制,即将两条道路的放行从时间上分开,但管制会导致使道路通行能力降低1/21/3,最终又会形成交通瓶颈。

3.过境车辆数量和境内人口快速增加是交通拥堵点形成的重要因素。前通州区人口已经达130万,每天有超过30万的人往返于市内和通州区之间,出行成本的提高将直接制约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因此, 交通对于通州区的发展尤其重要,改善通州城区交通环境尤其是对拥堵交叉口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4.改变交通设施平面化现状是解决交通拥堵点的关键。

当前通州交通问题的主要结症在于,交通网络以平面交通为主。而随着人口增加、车辆增加交通拥堵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这种以平面交通为主的形式已经严重制约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为此,我们提出构建立体交通,让通州“通”起来的构想。

二、构建立体交通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国内城市应对车辆猛增导致道路拥塞的思路有三条:一是加速城市新区发展,试图使新增道路面积的速度赶上车辆增长的速度,从而换取较低的道路负载;二是限制汽车上牌、使用,以减少车流量换取道路畅通;三是通过重点路段立体化来疏通“肠梗塞”。

从实践看,增加道路供给面积的方法需要较为庞大的城建资金,而通过经营城市来筹集新区建设资金模式,必然需要回报,建成后的新区需保持高繁荣度,这又引起了汽车新增量的狂飙,最终会陷入增加道路供给—更多的道路需求—更多的道路面积供给的循环。限制汽车上牌、错号上路等措施,在北京城区已经开始实施,对减少交通拥堵作用较大,但是对于急待发展的通州城市副中心而言,无疑会对经济指标数据产生负影响。第三种治理交通拥堵方案,即通过重点路段立体化来疏通,则无须昂贵的城区征地成本,仅以直接建设费用换取更多的道路,同时并没有直接增加城市居住面积的总量,避免了路增车更增的恶性循环。

我们认为,在所有增加道路设施的思路里,立体化交通的成本最低,见效最快,从这个角度上讲,立交桥等立体交通设施的建设是通州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无论是从通州经济发展配套,还是从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提倡绿色出行、城市副中心发展需要等各个维度分析,构建通州立体交通设施也都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建议:

1. 立体化应着眼于整个城市路网的规划与建设。从长久来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应着眼于整个城市路网的规划与建设,单单改造一条路或者用立交方式解决几个路口并不能很好地改善交通条件,反而会因此吸引更大量的车流而重新成为交通堵塞的路段。  

2. 立体交通建设应转入地下。虽然建高架桥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路面交通堵塞状况,但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从道路建设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我区应将城市道路的发展转向建地下隧道,地面可进行绿化或公益设施建设,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3.立体交通设施建设应有重点、有步骤开展。通州城市副中心立体交通的建设应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主干道建设、次干道建设、联络线再到节点建设,有重点、有步骤的顺次展开。具体实施方案是,优先保证建设长安街延长线主要路口(如银地、西门、东关等地),其次是轨道交通沿线的主要路口(梨园、土桥等地),再次是主要功能区进出路口(创意产业区、健康区、商务园、国际组织集聚区和企业总部等),以及新规划路口(北京东站、果园环岛等),逐步消除现有的拥堵点。

4. 加大立体交通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鉴于建设立体交通设施投资较大,应当确立市财政投入为主,区财政为辅,鼓励多渠道筹资的原则,支持鼓励企业冠名赞助、广告赞助等形式。

5. 群策群力、将各种有益建议纳入规划。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各项建设,离不开交通设施的完善和有效运行,正如通州“运河漕运通畅周济”名字所寓示的一样,通州的交通设施完全应该有理由、有能力保持畅通,为首都的经济发展助力。交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群策群力、积极参与,把各种有益建议纳入规划。我们希望城市副中心能从建设伊始就高屋建瓴,重视立体交通设施的各项作用,完善立体交通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通州建设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生态环境优美、交通快捷便利的现代化新区。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