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提案信息 > 2013年优秀提案 > 党派团体界别提案 > 正文
关于重视和加强我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3-12-27     信息来源:通州政协

案由:关于重视和加强我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提案

提案单位:共青团界

问题及分析:

目前,社区已经成为通州区青少年集中流向的重要领域。据统计,全区5535岁以下青少年中,9万余名青少年居住在社区,7万余名青少年学习、工作在社区。社区青少年既是社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也是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解当前全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现状及与之相关的具体问题团区委进行了广泛调研,较为详实地了解和掌握了我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现状

1.初步建立起本地区社区团建工作机制,为青少年社区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建立了社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和轮值主席制度,55个社区单位团组织分区域纳入联席会成员单位。建立了社区青少年活动站、青少年楼门、社区青少年星光自护学校等一批工作阵地,组建了由418名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大学生志愿者等专兼职人员组成的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

2.社区与学校、家庭联动机制初步建立,有效合力仍需进一步增强。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社区青少年家长和教师支持青少年参加社区教育活动,74%的青少年参加过社区教育活动,青少年了解社区教育活动的信息主渠道为学校宣传(占31%)、社区宣传(占30%)和家长(占17%)。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大多数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并不密切,尚未建立起与学校和家庭多向的评价激励反馈联动机制,被调查社区青少年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为65%,教师和家长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为61%

3.青少年自组织逐渐成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有益补充。八通网暖阳、春风志愿服务队、棋牌迷、读书部落、足球俱乐部、车友会、空竹队、科普社团等以践行社会公益责任、探寻时尚生活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自组织应运而生,很容易吸引凝聚同类青少年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起共鸣。

4.青少年社区教育形式多样。青少年社区教育内容涉及学习交流、文体娱乐、健康卫生、法制安全、志愿公益、权益维护等诸多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调查显示,参加过文体竞赛活动的青少年占25%、参加过知识讲座的青少年占23%、参加过爱心公益活动的青少年占18%、参加过集体交流活动的青少年占8%、参加过星光自护安全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占3%。创建了青少年未保自护、廉政文化、法制安全、卫生健康、国防教育、文明礼仪等1000余个特色楼门,聘任了2121名青少年楼门长。青少年楼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区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投身社会实践、展示自身风采、加强自我锻炼的新阵地。

5.青少年乐于参与的社区教育活动形式较为集中。调查显示,89%的青少年认为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有必要并乐于参与,多数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社会”(占38%)和“学习知识”(占28%);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社区教育活动形式依次为游戏互动(占55%)、文艺活动(占26%)、学习参观(占23%)和志愿服务(占21%);社区青少年家长和教师愿意让青少年参与的社区教育活动形式为团体活动(占77%)、安全教育(占56%)和爱心公益(占55%)。

6.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较重,缺乏参与社区活动时间。调查显示,在从未参加过社区教育活动的26名青少年中,小学生占31%,初中生为占38%,高中生占31%,其中62%的青少年未参加过社区教育活动的原因为“没时间”。由此可见,青少年参与社区教育实践活动的课余时间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补习培训班所占据。

二、当前青少年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1.配套制度不完善。一是经费保障机制。青少年社区教育涉及区、街、社区及社会诸多方面,教育场所、设施器材、师资队伍、项目开发、活动开展等都需要资金投入。目前,社区教育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并且多用于投入硬件建设方面,其他渠道资金来源很少,也不稳定。在对当前社区教育评价的调查问题中,资金投入选项仅占19%,排在最后。二是资源整合机制。社区大中小学、部队、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敬老院、体育场、国防教育基地、公园等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青少年在社区进行学习锻炼、休闲娱乐、参加社会活动的需求,但目前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多依靠社区共青团组织推进,很难将辖区内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充分整合。三是评价激励机制。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公正、恰当、多元的社区教育评价激励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

2.网络体系不健全。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学业压力、“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生活是家庭的事情”等依然存在的传统思想和安全第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工作体系各成一派、相对独立,缺乏良性互动。

3.队伍配备不到位。社区青少年的数量多,教育服务管理工作的任务重。在全区418名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者中,仅有3名专职人员,其余415人均为兼职,工作人员缺员严重,更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导致青少年社区教育管理不规范,各项工作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在对当前社区教育评价的调查问题中,队伍建设选项仅占20%,排在倒数第二。

4.活动形式不丰富。当代青少年群体体现了价值多元化、需求多样化、参与自主化的发展趋势,而社区教育尚未主动适应当前青少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出现了教育灌输化、服务程式化、形式传统化、模式单一化等诸多问题,难以调动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建议:

1.建立长效机制。建议出台通州区关于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具体工作意见,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打造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教育、工青妇、公安司法、文体卫等相关部门和社区内学校、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推进、整体联动的服务管理格局;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区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教育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多渠道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多元评价机制,落实专职管理人员,推进青少年社区教育沿着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方向有序发展。

2.完善立体网络。通过开放学校教育阵地、为社区输送专业教师队伍、社区教育资源共享、邀请家长担任社区教育辅导员、学校协助社区宣传发动教育活动、及时沟通反馈活动情况等方式,确保资源共享、情况互通、工作衔接,形成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区教育立体网络,真正服务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需求。

3.打造专业队伍。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待遇,招募一批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这是未来开展工作依托的一支主要力量。此外,组建一支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熟悉青少年教育方式和特点、来源稳定的青少年社区教育专业志愿者队伍,吸纳教师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五老”队伍等社会热心人士的参与,同时通过专业培训和工作交流研讨提升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为推进青少年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4.开创亮点品牌。以服务社区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创建主题,因地制宜的开展社会实践、楼门建设、教育培训、科普推广、家长学校、星光自护、心理健康、绿化美化、扶残助困、文明宣传、文化体育等富有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注重为不同青少年群体设计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提供个性化的社区教育菜单,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吸引凝聚社区青少年广泛参与,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受到锻炼和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