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言 > 提案公开

提案建言

关于进一步加强副中心“两区”建设的提案

时间:2022/12/16  来源:区政协

  民建九三界 

  问题及分析:
  我区自去年10月正式启动“两区”建设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调度,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副中心区位优势逐渐显现,政策红利陆续释放,集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阻碍着“两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比如,在人才引进、REITs基金、绿色金融、产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政策瓶颈,急需突破;在工作机制创新和效率方面,现有工作机制与市场动态变化、技术创新发展、“两区”建设需求仍有差距;在工作中概念创新、标准设置不足,对区内成长类企业支持有限,干部队伍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难点和问题。
  建议:
  1.争取政策支持,破解招商瓶颈
  一是由于市场主体在登记过程中频频遇到产业发展与“禁限目录”冲突的情形,副中心范围内无法核定“销售”经营范围,影响部分医药类、总部类企业入驻副中心。建议争取市发改委、商务局等部门在修订《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时予以考虑。
  二是为推动以公募REITs为特色的资管集聚高地建设,充分利用公募REITs加速片区滚动开发,建议积极争取市级相关部门对公募基础设施类REITs基金在资产转让环节给予相关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契税等减免支持、指导。
  三是突破人才聚集政策瓶颈,建议积极争取市财政局、人才工作局、税务局等部门的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2.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效果
  由于市场瞬息万变、技术高速迭代、新情况新形势不断出现,“两区”建设过程中,企业的需求变化较快,如果我们在政策上能够快人一步,很可能就抓住机遇风口,迅速形成产业势能,形成集聚虹吸效应。比如,结合特定行业的典型企业,结合企业当前实际需求,对标国际标准,立即出台先行先试政策,如果政策成功效果明显,立即进行复制推广。在大的原则明确不变的基础上,完善纠错容错机制,突破政策从调研到初稿到征求意见等等过程环节,建立政策试点迭代机制,不断试错,快速迭代,强化政策效果。
  3.打造品牌效应,强化集聚效果
  “两区”建设面临很多新形势、新机遇,对于“两区”建设产业发展,不能只是停留在以往的优惠和补贴层面,建议可以创新发展理念,占领概念高地,强化对产业的集聚效应。比如:广州花都区打造绿色金融街,迅速吸引了200多家国内外绿色机构入驻,注册资本金达到135亿元以上。我们可以考虑结合副中心北京绿色交易所以及正在筹建的中国碳金融集团(即“碳银行”)等项目,在副中心打造北京绿色金融街,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对标南有广州绿色金融街,北有北京绿色金融街;另一方面,在北京市内,对标西有西城金融街,东有副中心绿色金融街。占领北方“绿色金融街”概念高地,强化对绿色产业的集聚效应。由于概念特别是名称的稀缺性,一般第一个提出概念之后,其他地区就不会再采用模仿(比如:东城区建立了REITs产业联盟,其他区就很难再建立类似联盟)。我们可以进一步开阔思路,打造“绿色金融企业家俱乐部”“设计师联盟”等概念品牌,占领概念高地,形成副中心独有的集聚效应。
  4.关注成长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在积极引入大型知名企业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这些大型知名企业,往往跟原来的成长地关系更为密切。扶持成长初期企业,企业成熟之后,也会选择扎根初创地区,成为稳定的税源。相比于引入大型知名企业,扶持成长型企业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成本更低,建议针对成长型企业建立评估评价机制,降低扶持政策门槛,给予专门补贴优惠及扶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5.加强干部培训,强化人才支撑
  “两区”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才支撑是关键。对于金融领域扩大开放等各项新政策的掌握,以及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科技和新概念的了解和认知,需要加强干部培训,帮助“两区”管理人才夯实理论基础,开阔眼界视野,补齐能力短板。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专门培训方案,各委办局及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制定自身培训计划,加强干部培训,强化“两区”建设的人才支撑。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 承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备案号:CA010120000604417630003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