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提案建言 > 提案公开

提案建言

关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助力“生态+”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提案

时间:2023/12/21  来源:区政协

九三学社通州区工委

  问题及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先后推出丽水、抚州、湖州等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交易、绿色金融创新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改革经验成果。北京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连续开展自然资源清查试点及产权制度改革,同年6月施行了《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条例》,率先在门头沟、密云等生态涵养区积极探索,形成如矿区生态修复价值实现、“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供给等典型案例,为全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了基础。
  通州区生态基底夯实,全区森林面积达46.83万亩,森林覆盖率34.45%,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建成并开放各类公园51处,绿道375公里,国家森林乡村22个,首都森林城镇3个,首都绿色村庄105个,人居环境优秀示范村庄98个,9个乡镇完成集体林场组建任务,每年实现绿岗就业5000余个,是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地区和北京市唯一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在“天更蓝、水更清、绿更多”的基础上,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是新时期副中心落实生态文明、践行“两山理论”的必然使命,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支撑。
  建议:
  1.因地制宜,建立副中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
  一是在全区范围内有序推进生态产品统一确权登记,对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及生态农产品、生态林产品、生态旅游服务等开展摸底调查,精准掌握各类生态产品数量、空间分布、类型特征、质量等级、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制定通州区自然资源清单和生态产品目录。二是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为生态产品核算、查询、评估和交易智能化建立基础数据库。三是构建符合通州平原区域特征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和核算方法,重点在供需精准对接、可持续经营开发、生态保护补偿、生产产品价值评估考核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2.赋能增值,探索“生态+”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修复,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加强污水、废气、固废等常规污染问题综合治理,持续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二是围绕“种业”这一“高精尖”产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挖农业多种功能和价值,全面提升区域内农产品生产自给能力和应急保供安全。三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围绕西集大樱桃、张家湾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做大有机、绿色、生态、地理标志、驰名商标“五大品牌组团”,力争入选全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四是构建“生态+”多业态融合机制,以“生态+文旅”“生态+康养”“生态+教育”“生态+科技”等多业态融合实现乡村产业链、价值链、主体链的全面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凉水河滨水文化产业带、潮白河运河休闲产业带3条精品生态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一批主题民宿集群、森林康养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标杆性乡村旅游产品。五是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地权改革,加强森林碳排放权等实践路径研究,探索集体土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多元利用方式,以西集为试点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百县千乡产业示范基地。
  3.政策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绿色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搭建生态资源收储中心、生态金融服务中心和“绿色通”运营中心;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乡村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支持力度,鼓励创新运用绿色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设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专项基金,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和农村电商、乡村康养、乡村民宿、都市农业等联动创新机制。二是构建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乡镇为单元做好生态资源整合、规模化收储,建立“生态银行+农户”“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农户”等多种形式,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高水平转化;加强城乡协同、区域协同,以“协同共治”形成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建立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三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引导政府、企业、集体组织、农户、居民等多主体参与,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化开发;完善产权利益分配机制,对于可分割、可共享的生态产品价值,坚持共同入股、共同保护、共同开发、共同受益。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 承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备案号:CA010120000604417630003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