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凝聚”
更好助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张德启
《北京观察》(2025年第4期)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经站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通州区政协牢牢把住“全面提升”工作主基调,坚持“高度聚焦、精准对标、守正创新、注重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统战组织优势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团结引领界别群众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更加广泛的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以坚定的政治自觉,把同心同向的根基筑得更牢
我们始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履职全过程各方面,深化“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主席会议成员在“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读书群领读领学,带头先学一步、深学一层。邀请区政府副区长结合分管领域通报情况,委员在知情明政中感受发展成果,坚定发展信心。深化推动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以党组工作要点引领全年履职计划,有效实现党建与履职互融共促。下一步,我们要以“四个凝聚”为引领,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高副中心讲堂、委员讲堂质量,提升“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悦读书屋”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延伸到全体委员、拓展到各界群众,切实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界群众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
以精准的协商议政,把服务大局的质效做得更优
我们紧扣助力经济发展,主席会议成员对26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恳谈,召开专题协商会,40名企业家委员与区政府领导及职能部门面对面协商。开展“深化‘文旅+业态’融合”“数字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等系列调研协商活动。聚焦“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组织和平台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持续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在9个涉农乡镇深入协商30余场,4篇调研报告的相关建议纳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事项;高位推进“激活社会力量,赋能基层治理”和“助力家园中心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助力多元共治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围绕“强化社会力量动员能力”“优化公园管理服务”“加大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整治力度”“提升物业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为示范带动老城区生活品质与功能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要发挥专家协商、政企协商等平台作用,开展前瞻性、趋势性、专题性研究,为增强城市承载力多出实招硬招。针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任务、重大项目的规划研究主动开展前置调研,加强论证、分类协商,为更好落实城市定位献务实之策。聚焦产业提升,紧盯科创资源倍增、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三大工程”,组织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为增强内生动力赋能助力。持续开展走访调研,引导企业坚定信心、稳定预期、保持定力。召开产业园区存量空间利用、商圈多元联动发展专题议政会,深入调研、广泛协商、积极建言,助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继续开展“政协委员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调研,协助破解短板弱项,持续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以有效的民主监督,把助推落实的成色擦得更亮。
我们坚持系统谋划,依托“政协领导班子、专门委员会、委员工作站”三级协商工作体系,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向616家服务包企业征集意见,形成的相关建议纳入了打造“三最”营商品牌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法院、法庭、乡镇、村居四级解纷网络建设”“加强普惠托育发展”等议题开展基层协商92场,1700余人次参与,促成东潞苑和龙旺庄老旧小区改造等65项问题有效解决。深化与区纪委区监委协同监督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漷县医疗健康产业园公交站点前移,解决了企业员工及周边村民日常出行问题。发挥市区委员优势,汇集市区有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座谈研讨,有效助力区域治理协同和难点问题攻坚。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加强与接诉即办工作的对接联动,深化“每月一题”民主监督活动,围绕“热线+网格”机制运行、社会力量动员体系以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域,汇集市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协同监督。做大做强地区委员工作站的基础上,推进“京华议事厅”品牌全面走进街道乡镇,引导各工作站立足属地党委需要和辖区百姓诉求,带领委员深入一线和群众中间开展调研协商,与属地的基层治理工作、基层协商品牌有机衔接起来,推动“京华议事厅”品牌在副中心形成生动实践,切实助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以广泛的团结联谊,把凝心聚力的格局拓得更大
我们聚焦发挥统战组织作用,完善全体会议大会发言、党派提案办理机制,遴选“关于大运河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与北三县打造标准统一、利益共享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等46件党派界别集体提案,提请区委区政府领导督办。以京津冀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合力打造协同发展“金名片”。深化“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常态化机制,组织安排翁牛特旗、奈曼旗168名政协委员来通学习交流。同时,把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作为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编印3期《通州文史》专刊,开展第七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丰富网络宣传平台专题专栏内容,日均访客量较去年翻一番。下一步,我们要构建以党派团体为纽带、界别协商为抓手、读书学习为依托的工作新路径,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少数民族和宗教节日开展走访慰问,鼓励和支持委员深入基层,试点委员接待日等工作机制,持续丰富宣传载体,深化“通武廊”“北三县”政协交流合作,促进区域交流更加紧密。
以扎实的队伍建设,把政协系统的形象树得更好
我们按照“政协牵动、委员参与、考评保障”思路,持续聚焦自身建设。突出班子带头、常委示范、委员紧跟,强化常委会、专委会建设。同时,把党组工作重点、党组会议决策、常委会工作要点、主要负责同志批示“四位一体”督办落实,推动机关更好担负起服务、协调、执行、保障职能。目前,我们已经在全体委员中启动了“副中心有我——委员在行动”实践活动,围绕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在政协履职活动与委员本职工作两个维度,构建履职平台和活动载体给委员创造更多履职应用场景和作用发挥平台,切实实现委员“组织起来、参与进来”,更好促进委员主体作用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