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副中心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街区的提案
九三学社通州区工委
问题及分析:
“夜间经济”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文化与生活发展水平的一把标尺,又是城市经济增长与文化创造的新引擎。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街区,丰富和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夜间消费需求,建设通州副中心“夜京城”,是推动副中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
目前副中心已建成一批特色夜京城消费地标,主要以两种形式集聚发展,一是以重点商圈作为片区中心进行发散式集聚,二是以夜市形态呈现的微型市场式集聚,距离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街区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规模较小,业态类型单一,在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现有夜间消费产品多以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灯光亮化为主,文化旅游、体育艺术等融合产品相对较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夜间品牌打造滞后,消费粘性不足。副中心IP名气响、活动深入人心的代表性夜间项目相对欠缺,对外吸引力不足,本区居民购买力与消费水平相对不足,夜间消费积极性不高。三是空间布局不均,夜生活设施待提升。现有夜经济区域主要围绕重点商圈、街区分布,全区缺乏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书店、影院、餐厅等夜生活配套设施,夜间消费氛围不足。
建议:
1.塑造夜间经济集聚区IP品牌,树立“夜京城”通州名片。加强顶层设计,绘制高品质夜经济集聚区与示范街区蓝本,出台副中心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确定一批夜经济的特色街区、重点商圈、重点项目,结合区域特征形成“以食兴夜”“以游兴夜”“以购兴夜”“以娱兴夜”“多点开花”等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聚焦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国际消费体验区,突出两张金名片特色,以城市大道夜购、大运河夜游为核心进行延伸挖掘、重点培育和示范引领,做靓副中心夜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夜游项目,树立“夜京城”通州金字招牌,创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夜生活新空间。对标上海积极筹办“副中心生活节”,举办全球24小时活力城市论坛,持续扩大副中心夜经济的影响力。
2.丰富夜经济集聚区类型,发布“夜通州”消费打卡电子地图。扩大副中心夜经济版图,形成“夜景、夜游、夜演、夜购、夜宴、夜娱、夜宿”多类型夜经济场景。依托环球影城城市大道、月亮河休闲小镇、东郎(通州)电影创意产业园、万达广场、西门金街等成熟商圈街区,提升业态品质、服务质量、服务内容、夜景风貌,加强文商体旅多种业态有机混搭、线上线下各类体验深度融合,形成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结合大运河、萧太后河、绿心公园、台湖演艺小镇、文博场馆等区域,增加演艺、展览、灯光秀、音乐节、livehouse、汉服游园等形式多样的晚间项目,常态化开展“大运河夜游”“城市主题光影秀”“博物馆奇妙夜”“绿心公园荧光跑”等系列夜游活动。结合城市更新在全区高标准改造及新建一批特色夜市、酒吧酒馆、餐厅咖啡、洗浴健身、影院商场等夜经济场所,将副中心打造集都市现代生活、城市璀璨景观、丰富多元业态为一体的“夜京城”标杆区。建议在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开发夜游、夜集、夜娱、夜秀等夜间产品和服务,鼓励传统戏曲、曲艺等推陈出新,支持发展田园音乐会、篝火晚会、美食节、采摘季、露营节等活动,引导旅游、休闲、科技、工程企业和文化艺术团体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村居民和乡村旅游者培育夜间生活新空间、新内容、新项目和新业态。
3.推出“24小时通州”,打造高品质夜经济配套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挖掘地方夜生活文化传统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酒文化、灯文化、歌舞文化、竞技文化、养生文化等。梳理现有夜间消费场所,推出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博物馆、一个24小时图书馆、一批24小时餐厅、影院、商超、咖啡馆、酒吧等全时不打烊系列项目。设置“夜间区长、夜生活委员会”等夜间职位和管理机构,作为副中心“守夜人”,保障夜生活环境安全有序。出台《副中心夜间营业补贴办法》等一系列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的政策,建立“晚营业基金”,帮助扶持企业因延长夜间营业时间而产生的额外成本。改善夜间照明、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周末24小时地铁等公共服务内容,方便市民及游客出行,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