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河商务区亟需完善配套提升入驻率的提案
唐黎明 柳晓雷
问题及分析:
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占地面积20.38平方公里,根据规划,运河商务区是承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将建成以金融创新、互联网产业、高端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
1.从产业培育看,金融业一枝独秀增长较快。运河商务区的金融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70家增长到当前的266家,金融业纳税额增长率成倍递增,税收贡献从2019年不足8%,2021年增长至41.5%。同时,总部企业的数量从2019年的4家增加到48家。但与金融业配套相关联的专业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
2.从企业入驻看,虚拟注册多实际办公少。运河商务区刚刚由建设阶段,进入招商运营阶段,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发育程度不高,导致企业入驻率不高。截至2022年底,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约1.97万家,实地办公企业1094家,虚拟注册18578家,实际入驻企业约占注册企业总数的5.56%。随着大量的商办空间投入市场,会进一步拉低入驻率。
3.从城市承载力来看,配套设施存在短板。城市副中心正处于拉开城市框架、综合提升阶段,运河商务区建设开发告一段落,将会有大量产业空间投入使用,大量产业人口及其家庭将落地运河商务区。但目前区域市政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城市服务功能、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建议:
运河商务区进入到产业发展的加速期,产业招商、产业服务、公共功能完善、高质量的城市运营将成为发展的重心。结合运河商务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现状,建议如下:
1.依托要素市场政策,创新集聚金融资源。对运河商务区而言,一方面要服务好中、农、工、建、邮储、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平安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鼓励已入驻机构在通州区驻场办公,集聚运河商务区商气人气。另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用好“两区”建设政策,利用制度创新抢占发展先机,在绿色金融、数字人民币等领域形成副中心的金融竞争力。
2.出台楼宇政策,构建楼宇生态圈。出台专项的楼宇政策,将“空间+配套+运营”作为运河商务区楼宇产业发展新模式,瞄准总部经济、金融管理两大产业方向。强化精准培育,降低对入驻企业税收的考核,培育和扶持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聚集人气商气,以金融带动商务服务业发展,快速形成产业集群。
3.完善产城配套,塑造区域竞争力。运河商务区的生产生活配套近年来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与陆家嘴、金融街等成熟区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亟需推动产业软硬件服务提质增效,加快区域内部路网、绿化景观建设,推进标识系统和城市家具提升改造,完善产城配套,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