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健全通州区普惠托育体系的提案
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
问题及分析:
在促进人口发展战略背景下国家和北京市高度重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幼有所育”要求,北京市《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中,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4.5个托位、其中普惠托位不低于60%的标准,配置完善托育服务设施”的要求。大力发展托育工作体系,提高婴幼儿托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城市副中心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城市副中心对新市民的吸引力和社会服务保障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通州区卫健委和通州区教委正在积极落实北京市两个《方案》要求,区政府印发了《关于通州区0-3岁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资源不足问题解决建议方案》,但是在推进问题解决中还存在以下困难亟需解决。
1.托育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供给结构不合理。通州区目前托位供给以民办托育机构为主体,有31所非普惠幼儿园开设托班,共60个班级,1150个托位数。2022年通州区在育才学校设立了托班试点,通州区距离“在每个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托育机构”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而北京市“十四五”期间下达给我区的普惠托位任务是2024年底线目标1180个、2025年高质量发展2360个、2025年规划目标5160个。根据区教委在普惠幼儿园中开展的“是否有申报开办托班意向”的调研结果来看,有98所普惠幼儿园有意愿开展普惠托育服务,预计2024年通州区普惠幼儿园可提供托班班级数约为113个,提供托位数约2260个。2025年普惠幼儿园可提供托班班级数共168个,提供托位数约为3360个,达到2025年5160个普惠托位的规划目标还有困难。
2.托育机构空置率较高,家长“托育难”与机构“招不满”矛盾仍突出。目前的托育服务虽然存在上述供给总量不足与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现有托育机构也存在实际入托率较低,托位存在大量空置现象。因为现行托育服务主要针对2-3岁的婴幼儿,具有受众面窄、基数小、服务周期短等特征。此外,高昂的托育费用,托育机构的设施设备、卫生健康、安全防护、人员配备等方面的经营规范性,婴幼儿身体的抵抗力等因素也容易抑制家庭的送托意愿,使得家长“托不起”“不敢托”,从而导致家长“托育难”与机构“招不满”矛盾仍突出。
3.普惠托育服务的托位补贴方式、补贴标准不明确,难以实现托育服务“普惠优先”的原则。托育机构实际入托率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托育服务成本高、民办托育机构偏高收费、民众对托育机构设施标准和服务水平的期待更高等。与此同时,公办园现有场地、环境、设施、设备与开办托班的规范性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改造和扩建还需要经费支持,而现阶段市政府和各区政府对普惠托育服务的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尚未明确,使得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依然迟滞。
4.托育机构专门人才供给不足,公办园和普惠园开设托班还存在现有师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师资短缺是制约托育行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公办园和普惠园的入园难问题解决后,尽管未来可以富余一部分幼儿师资,但这部分专业人才在婴幼儿托育,尤其是卫生保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亟待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通州区域内两所公办职业院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新城职业学校截止到目前还未举办婴幼儿托育和服务专门专业,有必要加快托育相关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步伐。
建议:
1.尽快明确区财政对发展普惠托育体系的资金保障标准,加大对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设立婴幼儿托班的激励和支持力度。应在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北京市有关政策与指南,将公办园、普惠民办园举办托班所需的设施设备改建资金和租金补贴、师资培训支出等纳入区财政预算范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具体标准以《通州区开展普惠托育服务试点的实施方案》以及区教委正在制定的《通州区幼儿园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依据,如果方案起草中还未涉及相关条款,应加以补充明确。
2.盘活每个乡镇、街道现有土地空间资源,利用老旧社区公共设施资源建立托育服务机构,或将托育服务纳入新建家园中心建设规划,落实每个乡镇和街道建立一所托育服务机构的政策要求。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的托班以招收2-3岁婴幼儿为主,而社区托育服务机构可扩大招生年龄范围,将服务延伸到6个月-3岁的婴幼儿,以达到对普惠托育服务的有效补充,加强社区托育服务对家庭养育的支持力度。经营方式可以是公办民营的方式,街道为建设主体,区卫健委投入一定资金,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负责运营,满足小区居民就近就便的入托需求。
3.建立健全通州区托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指导与质量监督体系。扶持区域内两所职业院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和新城职业学校设立和建设托育专业,形成中、高职衔接的人才供给池,在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服务上加强指导与支持。进一步建立区级托育综合指导中心和婴幼儿照护工作的监督指导体系,建立一支由政府、卫生保健专家、婴幼儿教育专家和托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区级监督指导队伍,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指导和监督,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从业人员培训和卫生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