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州区政协 > 通州区政协第七届四次会议 > 委员提案摘登
关于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园活化利用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5-01-03     信息来源:区政协

关于加强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园活化利用的提案

共青团、青联界


 目前,通州区纳入北京市公园名录管理的公园共54处,公园总面积6077.49公顷,其中副中心范围内39处,拓展区15处,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1.24%。公园主要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集体土地、堤内河滩地。2024年,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中提出:构建公园市场化活化利用体系,推进园林资源与文旅发展相融合,梳理盘活公园(绿地)资源,建立社会资本“投、建、运、维”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公园由单一的事业单位运维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引进有经济实力、有策划能力的运营主体,探索多元化“公园+”消费新场景。创新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指标审批路径等工作机制等。

 问题分析

 目前通州区在公园活化利用方面存在一些运营方式、政策方面的问题与困难,对公园引入商业业态,构建“公园+”多主题多业态活化利用体系产生一定制约。

 (一)运营公园少,公园养护成本高

 目前通州区多为公益类公园,仅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台湖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展经营活动,其他公园以提供生态休闲游憩等公益服务为主。由市、区财政保障公园的管理维护,管理模式单一,财政负担重。

 (二)运营方式仍需创新

 公园运营理念和水平不高,经营功能主要为传统游乐项目、食品售卖等,功能和业态缺少统筹和设计,且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对于社会资本投资意愿和长期可持续化经营不利。

 (三)空间利用受到政策制约

 通州区公园土地性质多为集体土地、河滩地等,受土地性质影响,新建或增设公园配套用房存在审批障碍,对开发新的场景空间形成制约。用地指标上,需在符合各类设施用地指标控制前提下(城市公园配套指标一般是3%以内,郊野公园的配套指标一般是0.5%),很难引入较大型公益类文化体育项目。林下空间开发有可能涉及树木伐移,树木移栽成活率低对原有生态价值造成损害,在森林保护优先的原则下,部分公园开发林下空间较为困难。

 建议

 (一)制定公园活化利用的地方标准

为了让公园活化利用有据可依,成都市制定地方标准《公园城市公园场景营造和业态融合指南》(DB5101/T159—2023),指导城市公园、自然公园、郊野公园的场景营造和业态融合。目前,北京市在此方面仍无相关标准,建议副中心制定公园活化利用的地方标准,保障公园活化利用的方向、内容有据可依,促进餐饮、市集、住宿、商务服务、文化艺术等消费业态顺利植入。

 (二)建立以社会资本为主的运营模式

 充分发挥通州区全域大尺度绿化、近城区公园绿地空间优势,整合城市副中心范围内公共生态服务资源,打破公园与城市界限,积极探索副中心公园活化利用新模式,建议探索出租一定年限经营权、公开征集运营主体和运营方案的模式。建立社会资本“投、建、运、维”一体化服务体系,经营期间以运营收益覆盖公园维护费用,不断将经济利益回馈副中心生态建设和发展,有效破解副中心公共服务资源仅靠政府投入、无法自身造血的难题。

 (三)创新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指标审批路径

 选取试点公园,由区政府审议审定公园运营方案,明确各项功能和业态所需的用地形式和建设指标,对于超出公园配套标准要求的建设用地指标,由所在属地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并按照规划进行审批。对于已建在建公园项目,研究制定公园试点活化利用改造方案及指标保障方式;对于后续建设的公园项目,先期引入运营主体,结合运营方案,规划预留公园绿地空间植入消费业态建设指标。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 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