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提案信息 > 2015优秀提案 > 党派团体界别提案 > 正文
关于建立通州区旅游集散中心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5-12-23     信息来源:通州政协

 

案 由: 关于建立通州区旅游集散中心的提案

提案单位:九三学社通州区工委

拟建议承办单位:

       

                              签发人:赵静

                                

单位公章

                              2015年1月5

联系人姓名:赵静

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陈列馆路537

电话:69552019

邮政编码:101100

审查意见:

同意立案。

通州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2015121

区政协领导批示:

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

问题及分析: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方兴未艾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也是未来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200911月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北京,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旅游业定为是“推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功能性产业”,从政策上大力扶植旅游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北京市的旅游产业正处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发展的空间极为宽广。

对通州而言,全面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建设,提高旅游人群接待能力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在通州区经济正处于艰苦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期间,寻找高附加值、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是当务之急,而旅游产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我们认为,建立通州旅游集散中心是能够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还能为北京旅游助力,应该也能够成为加强通州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旅游集散中心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旅游集散中心可以定义为是一个以企业或事业单位等形式存在的、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的组织实体,未来不仅会给散客提供旅游产品, 而且还会为外围的区域性旅游景点、旅游运输企业、旅行社、宾馆饭店和旅游工艺品企业等相关行业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其最高形态表现为涵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资源整合系统。现实表明, 地方政府对此事介入程度的深浅,成为当地集散中心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上海、杭州、武汉和北京等很多城市均设置有旅游集散中心。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创立于1998,它是上海市政府当年为实现“方便上海市民出游, 吸引千百万人游上海”的目的,而实施的一项“实事”工程。目前已通过网络化交易平台,与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联网,实现了实时出票,极大地满足了散客的短程出游需求。截止目前,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被业内公认是发展最为优秀的一家,大部分服务指标均位居国内前列。

北京目前有两家规模化的旅游集散中心,其总体发展状况和北京市旅游定位还有较大差距,其中一个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目前在场站设施、线路产品、经营业绩、社会知名度等各方面都不太理想,远逊于上海和杭州。另一个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是北京规划的7个旅游集散镇之一,坐落在房山区长沟镇中心,是长沟旅游集散镇建设的地标性建筑,也是规划中唯一一家建设完备的旅游服务中心。试运营以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发展尚未成熟,未来还需要树立品牌,继续塑造散客市场正规军的形象。

二、通州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主要优势

一是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未来高期望的环球影城项目注入是通州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通州位于京津冀交汇的中心区域,到天津和河北直线距离最短,其次,近年来通州着力打造了休闲旅游品牌,推出了家庭农场、樱桃采摘、爱情庄园、宋庄艺术品等多项特色旅游线路,受到了游客特别是散客的高度青睐,占据了北京的旅游市场重要的一席之地。再者201410月,备受瞩目的、与迪士尼主题公园、环球嘉年华并称为现代世界三大娱乐品牌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预测开园第一年就有望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到336亿元,对通州区旅游消费拉动非常显著,也为建立通州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了重要契机。

二是占据明显的交通优势。通州区交通便利,离主城区较近,并且是计划2015年通车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一轴三带”的枢轴,相对于其他远郊区县占据了明显优势。为配合城市副中心建设,2004年以来通州政府累计投资近百亿元,新建、改扩建道路50多条,总长度250公里,通州区的对外交通已经形成了较大优势。在地铁线路方面,除了现有的八通线,通州未来规划将再建设M1S6等四条过境地铁线,连接新旧机场、通州新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并与城区地铁并网。这些优势为出入通州境游客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服务,是建立通州旅游集散地的重要基础。

三是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目前,通州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条件已经成熟,虽然相对其他超前发展的地区和城市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能够进行比较详尽的市场调查研究,吸取国内旅游集散中心的成功经验,规避他们运作的不足之处,因此也就具备了未雨绸缪的后发优势,可以进行精心规划,确定最有爆发力的发展路径,短期内实现赶超。按照通州城市副中心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校园和长江商学院已经确定东迁入驻通州,加上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通州校区等,通州智力、文化资源形成了集聚,加上建设中的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国际组织聚集区、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和大型亲水高端社区等若干汇集人气的项目竣工,都会对旅游集散中心运营构成合力,相互支撑、相互促动。

建议:

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因素较为庞杂。因此,我们建议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应秉持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采取分时期、分步骤的迭代式推进进行。

一是建设项目选址和建设主体设计。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选址应该优先考虑毗邻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且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具备、环境优美以及地价低廉的地区,西集周边地块可以作为建设项目选址首选。借鉴其他地区经验,从各地集散中心的运营效果调研分析,地方政府主导的模式是目前最为成功的,由政府直接主导进行建设和运营,可以在人力、财力、物力、部门协调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支持,使其公益性目的重于盈利性。同时加强政府监管,能够更好的促进其运营规范高效。

二是推动通州区旅游大数据建设。大数据技术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其诞生和发展具有改变人类思维模式的划时代意义。从软件配置上,未来高端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具备柔性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辅助企业有效运营。如果能对旅游人群进行大数据系统分析,建立较为领先的旅游数据库,对未来游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集散中心各种旅游设施,无疑是一种有较高实践价值的创新工作,后期集散中心的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会有较好地保障。

    三是打造通州区旅游链。我们针对通州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首次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旅游链概念,希望能将通州打造成北京乃至全国的旅游高地。旅游链即在准确分析旅游人群特征信息基础上,将旅游线路、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旅游产品串联打包整合后再提供给消费者。旅游链如同将分散的一颗颗珍珠串联在一起的项链,其实用价值会更高。通州旅游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先期单独开发,在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时,再适时嵌入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架构中,最终形成较为完成的旅游服务体系。

    四是建设旅游产业创业(创意)区。通过设置旅游产业创业区,制定相关的扶植政策,为有新鲜创意的人士打造旅游项目孵化环境,可以吸引旅游企业聚集,促进区内新型旅游业态发展,不仅完全符合北京市创新创业产业政策,契合通州文化旅游发展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保持通州旅游的活力和竞争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还可以构成完整的旅游集散中心梯形资源储备,为将来进一步地发展积攒后劲,对旅游集散中心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据上所述,我们相信,通过建设通州区旅游集散中心,必将会促进我区衍生养老、骑行、游艇、国学等一系列相关民间特色旅游地产项目投资,快速拉动通州区各方面经济,更好的促进通州区副中心建设全面发展。

附:关于在通州区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集散中心的调研报告

附:

关于在通州区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

旅游集散中心的调研报告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方兴未艾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也是未来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统计,2013年中国国内旅游业收入增长达到了15%,其中广东省国内旅游业收入同比增幅最高,达到了63%。中国旅游研究院对2014全年趋势预测显示,预计全国接待旅游总人数将达37.2亿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接待总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收入增速较为明显。预计到2020年,中国国民人均出游率将达到4.5次,会形成一个近60亿人次的巨大旅游市场。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200911月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总体目标。各地方政府也把发展旅游业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中24个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许多地方出台了具有很强针对性的政策文件,在综合性协调机构设立、旅游设置建设和发展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倾斜性的突破。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北京市政府对加速旅游业发展尤其重视,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旅游业定位为是“推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功能性产业”,从政策上大力扶植旅游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北京市的旅游产业正处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发展的空间极为宽广。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北京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尽管按照北京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13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了251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3963亿元,国内总体规模排名依然比较靠前,但是国内旅游者人数增幅仅9%,对应的国内旅游收入增幅仅11%,低于平均水平,为全国最低;入境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同比甚至为-10%-7%,旅游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形势较为严峻。对此,北京市旅游委员会提出了抓好六个重点工作的对策,从“全面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若干方面改善旅游环境,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提升旅游服务的整体水平。

对通州而言,全面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建设,提高旅游人群接待能力更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在通州区经济正处于艰苦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期间,寻找高附加值、无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是当务之急,而旅游产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根据通州区“十二五”发展规划,通州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为现代文化旅游,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通州建设成为“现代文化旅游国际新城”,打造“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娱乐休闲而繁华”的“不夜水城”。作为北京旅游整体链条的一部分,通州目前已经形成了“八大游”四季休闲旅游特色,未来着力将重点发展高端商务、现代文化娱乐休闲旅游、运河文化旅游以及与现代服务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宋庄)融合的旅游新业态,提升通州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的旅游综合竞争力。通州的旅游资源决定了充满个性化、高度分散型游客将是未来主要接待对象,因此,了解这些游客的特点,系统筹划好交通、餐饮和购物等各方面的配套工程,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通州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认为,建立通州旅游集散中心能够推动本地区旅游产业链提升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还能为北京旅游助力,应该也能够成为加强通州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与运作机制

2004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将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定义为:“旅游区(点)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本调研报告所述旅游集散中心与上述《评定》基本一致,但是在功能上有所扩充。我们认为,游客集散服务中心不仅服务于旅游区,它自身也可以作为旅游吸引物而与旅游区处于同等地位。因此,旅游集散中心可以定义为,是一个以企业或事业单位等形式存在的、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的组织实体,同时又是整合旅游资源重要方式和途径,也可以视作一个旅游资源整合系统或资源整合平台。

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历史较短,1998年才开始在我国出现,其主要背景是近年来大量的散客出行导致。旅游集散中心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调相关旅游环节,以提供一揽子区域性旅游资源为目的的整合系统。随着旅游集散中心功能的不断拓展,未来不仅会给散客提供旅游产品, 而且还会为外围的区域性旅游景点、旅游运输企业、旅行社、宾馆饭店和旅游工艺品企业等相关行业提供资源整合的平台,其最高形态表现为涵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资源整合系统。

(一)旅游集散中心的基本功能

1.交通功能

旅游集散中心在建立初期基本上发挥着一个“客运中心”作用,主要的功能集中在运送客源上,是对零散游客进行“集聚- 扩散”的枢纽。通过线路设置,旅游专线车的开通,交通瓶颈问题的成功解决, 旅游集散中心使散客有序地进入旅游目的地。

在解决交通瓶颈环节,集散中心应该具有旅游交通支持管理与车辆机务维修功能,具备车辆配套服务的功能,为旅游车辆的驻站、停放和机务保障提供必要的服务,建设较大规模的停车场地,能提供车辆维修、抛锚救急、加油、清洗、途中驳客以及司乘人员食宿等条件。

同时,在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的地区,通过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交通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交通量的预测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协调,促进交通智能化的应用,为旅客提供方便舒适安全的交通服务。比如通过引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对重点景区道路车流的合理引导和监控,实现车船和站场之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配载、调度,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环境,实现游客时空上的优化分布。

2.游客集散服务功能

集散功能是指具备汇集各地来本地区出行游客的能力,让游客在旅游集散中心就地换乘后通过旅游专线到达旅游目的地,同时可发挥客运网络优势,采取发售联票等方式组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散客来本地旅游。即不仅发挥旅游集散中心“散”的功能,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调动旅游集散中心主体的积极性,发挥“集”的功能:主动开拓本地或者外地市场, 增加来本地旅游人数。

3.旅游中介服务功能

旅游集散中心与交通部门、旅行社、景点景区、宾馆饭店等有关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它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本地及周边地区旅游服务部门可以在旅游集散中心设立派驻机构,通过这一中介环节,为游客提供导游指南、代售景点门票、办理住宿登记等“一条龙”服务。

4.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随着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不断完善,逐步会有与旅游相配套的服务功能,满足一部分游客在旅游集散中心内部消费的需求。旅游集散中心可以提供一定规模的餐饮、购物、住宿条件以及邮政、通讯、银行、联运售票、旅游咨询、门票代售等服务项目,甚至旅游集散中心本身也可以成为旅游景点。

从动态发展角度看,一般地,旅游集散中心刚成立时,或者发展初期阶段,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交通上,随着旅游集散中心的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大,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会逐步向综合旅游服务方向延伸。

()旅游集散中心的外延功能

1.塑造城市形象的窗口

游客对城市的印象往往来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一些直接和顾客接触的环节往往成为其对整个城市印象的全部内容和“合理的依据”。

如果旅游集散中心通过系统周密的规划与设计,使得服务更规范和优质, 散客旅游市场有序运行,则对旅游市场是一种积极干预作用,对于在游客心中树立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良好印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城市整合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

2.分流交通压力,节约资源

旅游集散中心通过把分散的游客聚集起来, 减少了分散游客独自出游的成本,还能减少自驾车旅游游客对城市或景区的交通压力、节约停车场用地,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节约能源。

3.优化旅游业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从面向散客到作为旅游资源的整合系统, 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会随着其功能的完善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对整个旅游业的游客的组织、景点( 景区) 管理、对整个旅游资源的整合等方面的创新, 特别是通过旅游集散中心的运作及与景区的配合、旅游信息的分享, 使得原来整个旅游行业管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这必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促进作用, 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

4.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及整合

旅游集散中心在市场力量驱动下,可以打破行政区划,扩大其业务范围,把旅游目的地延伸到周边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可以通过旅游集散中心作为执行主体开展旅游业务合作,为区域旅游资源合作搭建平台,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和整合。

(三)旅游集散中心的运作机制

通过对现行运作的旅游集散中心考察并结合理论分析,可以把旅游集散中心运行机制分为以下几类:

1.整合机制

集散中心整合旅游资源涉及到的主体可以概括为4 :以交通、城管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主管部门;景区、景点;旅行社、饭店宾馆为代表的配套部门;游客。

旅游集散中心需要旅游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城市管理部门的配合,涉及到景区景点、特色街区、饭店宾馆、交通网络等相关旅游环节的协调,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为本地区旅游业整合旅游六要素提供了平台;其次,在开发旅游线路的过程中,需要与外省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景点就线路设计、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区域间旅游资源的整合。

随着集散中心设计的旅游线路越多,区域间旅游业的合作更加广泛,旅游壁垒不断被打破,客观的结果是促进了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另外,旅游集散中心的营销工作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在实践中,旅游集散中心的营销往往联合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比如有集散中心和景区联合推介旅游线路、集散中心推荐部分旅行社进行组团服务、以及与政府合作建设旅游咨询服务网点开展营销工作等形式。这种联合互动的营销,也是对旅游资源一种整合。

2.交易方式变革与专业化分工机制

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传统旅行社包价旅游的自助旅游方式。它像个“专业的散客旅行社”,有着与旅行社类同的组织功能,但它使游客与原本的旅行社之间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变革。这种变革表现在:它相当于一个“景区集市”,预先使游客与景区之间进行交换活动,通过实行套票来降低游客排队购买景区门票的交易费用;集中信息来降低游客搜寻合意的旅行社、景区的成本;明码标价降低游客与对方讨价还价的成本;专线车则降低了游客花在换乘交通上的费用。

特别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促进了旅游集散中心交易方式的变革与专业化发展。借助于大数据分析信息系统,采集各个点的第一手信息,旅游集散中心可以实现整个旅游服务供应链系统的良好运作, 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及信息服务。同时与其他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一个统一的旅游信息平台,联网售票,可以共推强势旅游线路。开展这些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旅游电子商务,以及建立现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改变交易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不仅避免自身因规模扩张的机构庞大、管理失效的弊病,又能够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为游客和景区创造更多的价值。

3.规模经济机制

旅游集散中心的基础设施,如售票厅、候车厅等,属于固定成本。而旅游集散中心在容纳能力范围之内,单位人数增加的边际成本相对于其平均成本来说比较微小。在服务能力之内,服务人数增加会显著降低平均成本,即一定范围之内,规模越大,对旅游集散中心越有利。在散客市场广泛扩张、需求巨额增长的情况下,旅游集散中心运行发展的必然性需求可以满足。

随着在旅游集散中心这样一个“集市”里人数越来越多,成交率提高,单位游客出游成本降低。同时,景区景点可以为在集散中心订票的游客提供优惠,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达到了多赢的结果。这一发展散客旅游的创新模式,大大降低了散客出游与散客接待单位的交易费用,可以促进市场范围的扩大。旅游集散中心的这种中介作用形成与发展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

旅游集散中心为了汇聚游客,增加规模,除了可以设立集散中心总部外,还可以系统规划,在所辖城区的主要人群聚焦地设立分中心或上车点。游客既可以就近从各个分中心购买旅游产品,乘坐旅游专线车,也可以在集散中心总部购买, 到分中心乘车。这种卫星式或轮轴式的空间位置分布,有利于方便游客,诱导潜在需求的实现,对扩大旅游集散中心规模有积极作用。

二、旅游集散中心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旅游集散中心从本质上说是具有一定公共产品属性的旅游服务形态。现实也表明, 地方政府对此事介入程度的深浅,成为当地集散中心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上海、杭州、成都、北京、武汉等很多城市均设置有旅游集散中心,本报告仅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几个进行分析。

(一)上海旅游集散中心

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创立于1998,它是上海市政府当年为实现“方便上海市民出游, 吸引千百万人游上海”的目的而实施的一项“实事”工程。中心在体制上是隶属于市政府的事业单位,180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由市长直接指导,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具体主持执行,交通和公安等部门配合。中心最初只开通10条旅游专线,由于知名度不大,社会认可度不高,曾经历了3年的亏损期。其后,经过不断完善,该中心巨大的旅游客运能力显现出来,使其知名度大增,最终成为上海市民和访沪散客短途旅游的首选服务机构,也成为中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鼻祖和典范。该旅游集散中心在立足上海本地的同时,影响不断向长三角地区辐射, 线路、业务等涵盖长三角区域诸多知名景区。该旅游集散中心与周边城市合作, 推动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的创建。目前,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通过网络化交易平台,与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联网,实现了实时出票。游客在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可以购买到区域内任何一个景点门票, 亦可从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的各客运站直达长三角所有景区,已经实现“一票到底”。一般地, 旅游集散中心借助于整合机制实现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其平台作用。丰富而实惠的产品形态和内容、便利的订票系统和出游网点系统, 极大地满足了散客的短程出游需求。

目前,集散中心已经成为上海市游客接待量最大的旅游服务机构,已开通160条旅游线路,可到达周边250个旅游景点,形成了丰富的旅游产品系列,平均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左右,日均发车400个班次,日均客流量5000多人次。作为政府工程,中心除了经营性目标之外,首先要实现其社会效益目标。因此,为了保证信誉,他们坚持即使只有1个客人也要按既定时间发车;为响应政府号召,拓展旅行社不愿经营的微利或新型旅游线路;同时还避免与旅行社擅长的中长线团队游业务冲突,以免产生不公平竞争。截止目前,上海旅游集散中心被业内公认是发展最为优秀的一家,大部分服务指标均位居国内前列。

(二)杭州旅游集散中心

现有的杭州旅游集散中心成立于2003,是市政府直接提议建立并大力支持的新型国有股份制企业,由当地最大的国有旅游集团公司作为大股东,市公交公司、旅游客运公司、长途客运公司3家共同入股组成。这也是杭州市政府为方便中外游客出游而办的一件实事,被作为杭州市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列入当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杭州市财政拨付启动经费1500万元,每年另拨200万元用于补贴集散中心同时承担的杭州旅游咨询中心的业务和职能。像上海一样, 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也经历了成立初期知名度不足而造成的3年亏损期,现在已经略有盈余。

目前,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涉及浙江本省和周边多个省市的39条一日游线路和数十条多日游线路,绝大部分线路从集散中心每天发车,少数为周末发车,部分为代理售票。从体制和职能上看,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的建制虽然属国有股份制企业性质,但被政府赋予了散客服务和管理的公共职能。在某些集散中心自身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上,市政府也直接出面协调解决,例如寻求场站地点、协调放回被扣押的运营车辆、在关键地段设立集散中心的指引牌或广告牌,等等(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也从市政府获得类似支持)。从组织架构看, 杭州旅游集散中心由旅游集散场站、旅游客运公司、旅游咨询中心(96123旅游热线电话)三部分构成。其中,客运公司为股份制企业,场站和旅游中心为国有企业,兼行政府服务职能。中心的主场站设立于黄龙体育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场站。从2004年开始,为了缓解节假日期间城区车辆过多造成的交通拥堵,应政府要求, 该场站开始增加了换乘功能,更好地发挥了中心的散客集散功能。

(三)成都旅游集散中心

成都旅游集散中心成立于2006 年。它是在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时,在成都市政府引导下,由市交通委员会和四川省汽车运输成都公司主导,在原来已经具有较大知名度的新南门旅游客运站( 1998年更名为成都旅游客运中心)的基础上改造成立的。由于四川旅游景区分布呈现以成都为中心,向四周网状放射性分布的特点,而且由于地形复杂,绝大多数景区只通公路,没有其它交通方式可达,因此,原来的新南门客运公司从1998年开始就开通了发往成都周边所有重要旅游景区的班车,也就是说,成都客运公司很早就自觉承担了旅游专线的使命。

现在,成都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50余条旅游客运线路,可覆盖四川省及周边地区绝大多数著名旅游景区,平均每天发车500余班,日运送旅客近万人次。成都模式中,旅游专线与普通客运获得了巧妙而有效的结合。

(四)北京旅游集散中心

目前,北京有两家规模化的旅游集散中心,其总体发展状况和北京市的旅游定位还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北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建立于2005,是在市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的共同推动下, 在“游”字头旅游专线运营10(1995年开通)最终失败后,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和建设模式,5家客运企业、1家旅行社和1家文化公司组成的股份制企业,大股东为北京公交集团下属的巴士股份公司。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政府没有启动资金投入。作为一家国有股份制企业,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在自负盈亏之余,还承担着政府赋予的作为北京一日游经营“正规军”来遏制长期猖獗的一日游“黑车”的社会使命。然而, 由于缺乏政府的实质性支持, 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理念存在问题,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目前在场站设施、线路产品、经营业绩、社会知名度等各方面都不太理想,远逊于上海和杭州。中心的场站分布数量少、面积小,产品线路也不够丰富,目前常规开通的短程一日游旅游线路只有20,另有13条国内游线路由其下属旅行社经营,类同于一般旅行社的功能。

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是北京规划的7个旅游集散镇之一,项目坐落在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核心区—长沟镇中心,201012月破土动工,于20127月试运营,是长沟旅游集散镇建设的地标性建筑,也是规划中唯一一家建设完毕的旅游服务中心。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结构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三层,主要分为四个区域:旅游接待区、办公会议区、住宿餐饮服务区和旅游商品展卖区,是北京市首家旅游集散地实体性建筑,也是一个以旅游集散功能为主的大型旅游服务综合体,承载着旅游商务服务、交通枢纽、旅游信息发布和旅游产品展示等四大服务功能,通过大型公交换乘车站、加油站、汽车旅馆、购物公园、中心广场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提供集交通、信息咨询、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服务,是带动房山旅游业发展的枢纽工程。试营业以来,该旅游集散中心经历了很多与市场的磨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发展尚未成熟,未来还需要树立品牌,继续塑造散客市场正规军的形象。

三、通州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主要优势

(一)区位优势

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未来高期望的环球影城项目注入是通州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通州位于京津冀交汇的中心区域,到天津和河北直线距离最短,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具有显著的地缘优势。

其次,近年来通州着力打造了休闲旅游品牌,推出了家庭农场、樱桃采摘、爱情庄园、宋庄艺术品等多项特色旅游线路,受到了游客特别是散客的高度青睐,占据了北京的旅游市场重要的一席之地,具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口碑。

再者,在201410月,备受瞩目的、与迪士尼主题公园、环球嘉年华并称为现代世界三大娱乐品牌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地点最终确定位于通州文化旅游区,规划占地1.2平方公里。除了环球影城主体部分的建设外,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还将配套建设一个集零售、餐饮和娱乐设施于一体的环球城市大道和迄今为止全球首个以环球为主题的度假酒店,最终形成占地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度假区,总投资将超过200亿元,预计2019年建成营业。初步预测,环球主题公园开园第一年就有望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旅游收入将达到336亿元,对通州区旅游消费拉动显著,也为建立通州旅游集散中心提供了重要契机。

(二)交通优势

通州区交通便利,离主城区较近且是计划2015年通车“大外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一轴三带”的枢轴,相对于其他远郊区县占据了明显优势。为配合城市副中心建设,2004年以来通州政府累计投资近百亿元,新建、改扩建道路50多条,总长度250公里,先后建设了北苑立交桥和北关高架桥,实施了通朝大街通州段、壁富路和京台高速等工程,加上原有的京通快速、京哈、京沈、京津塘高速和京津第二通道等,通州区的对外交通已经形成了较大优势。在地铁线路方面,除了现有的八通线,通州未来规划将再建设M1S6等四条过境地铁线,连接新旧机场、通州新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并与城区地铁并网。这些优势为出入通州境游客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服务,是建立通州旅游集散地的重要基础。

(三)后发优势

目前,通州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条件已经成熟,虽然相对其他超前发展的地区和城市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能够进行比较详尽的市场调查研究,吸取国内旅游集散中心的成功经验,规避他们运作的不足之处,因此也就具备了未雨绸缪的后发优势,可以进行精心规划,确定最有爆发力的发展路径,短期内实现赶超。

按照通州城市副中心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校园和长江商学院已经确定东迁入驻通州,加上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通州校区等已有大学,通州智力、文化资源形成了集聚,加上建设中的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国际组织聚集区、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和大型亲水高端社区等若干汇集人气的项目竣工,都会对旅游集散中心运营构成合力,相互支撑、相互促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赋予了各项功能,实际上,近年来的旅游集散中心还是具有较为浓厚的旅游地产项目特征。我们预计,通过建设准公共物品性质的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在现有基础上,会促进衍生养老、骑行、游艇、国学和民俗等一系列相关民间特色旅游以及旅游地产项目投资,共同拉动通州经济发展。

四、建立通州旅游集散中心的规划设计

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因素较为庞杂。因此,我们建议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应秉持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采取分时期、分步骤的迭代式推进进行。

(一)前期规划建议

1.推动通州旅游大数据建设

我们认为,通州应该首先进行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旅游大数据库建设工作。未来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应选择智能化、集约化和人性化作为建设原则和标准。和国内其他地区传统旅游集散中心相比,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发展较晚,应该完全有理由在建设方案中运用最前沿的理念,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发挥好后发优势。

作为近年来理论界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大数据技术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被公认为是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也是企业进行资源配置的依据和保障,其诞生和发展具有改变人类思维模式的划时代意义。从软件配置上,未来高端旅游集散中心应该具备柔性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辅助企业有效运营。如果通州区能对旅游人群进行大数据系统分析,建立较为领先的旅游数据库,从而基于未来游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集散中心各种旅游设施,无疑是一种有较高实践价值的创新工作,后期集散中心的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会有较好地保障。

2.打造通州旅游链

我们针对通州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首次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旅游链概念,希望能将通州打造成北京乃至国内旅游的高地。旅游链即在准确分析旅游人群特征信息基础上,将旅游线路、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旅游产品串联打包整合后再提供给消费者。旅游链不同于离散的旅游线路,它是在广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连续组合,如同将分散的一颗颗珍珠串联在一起的项链,其实用价值会更高。

按照我们的设想,旅游链设计完成后,通州旅游产业将会修正发展导向,摆脱单纯依赖大项目投资这类外延式发展道路,更重视现有资源地综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内涵式、集约化的产业升级,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通州旅游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先期单独开发,在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时,再适时嵌入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架构中,最终形成较为完成的旅游服务体系。

3.建设旅游产业创业(创意)区

我们建议,可以在适当地区开辟专门的旅游产业创业(创意)区,为建设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做好前期准备。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北京市政府确定经济发展的主驱动力。通过设置旅游产业创业区,制定相关的扶植政策,为有新鲜创意的人士打造旅游项目孵化环境,可以吸引旅游企业聚集,促进区内新型旅游业态发展,不仅完全符合北京市创新创业产业政策,契合通州文化旅游发展特色,而且还有助于保持通州旅游的活力和竞争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还可以构成完整的旅游集散中心梯形资源储备,为将来进一步地发展积攒后劲,对旅游集散中心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二)后期设计建议

1.建设选址设计

我们建议,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选址应该优先考虑毗邻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且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具备、环境优美以及地价低廉的地区,西集周边地块可以作为首选。

在《通州新城规划》中将西集定位为“新城重点产业聚集区”,汇聚了运河沿线旅游基地、通州东南部经济中心、北京汽车总成研发基地等重点工程,其地理位置紧靠六环公路和京哈高速,既便于和北京其他区县来往,又与天津、河北等地直线衔接,同时也是途经北京新旧机场的中点,目前是通州最具优势的价值洼地。按照规划,在西集其周边,环球影城项目作为通州文化旅游区的核心项目,计划以漷县镇为中心,投入建设商业和居住工程,其未来人流、物流将会发展旺盛,能够满足旅游集散中心这种新商业业态的快速发展。 

2.建设主体设计

我们认为,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未来通州旅游集散中心属于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应该由通州区政府相关部门主导进行建设和运营。

目前,国内旅游集散中心运营主要有政府主导、政府引导和市场化三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将旅游集散中心作为城市准公共产品对待,认为它属于政府自身必须完成的实事项目,也认识到其核心功能是为巨量散客提供短程出游便利,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因此,成立旅游集散中心不等同于成立一家新的旅游企业,而是由政府直接主导,并在人力、财力、物力、部门协调等重大问题上给予直接支持,使其公益性目的重于盈利性目的,如上海和杭州的模式。政府引导模式则倾向于认为旅游集散中心是介于公共产品和市场化产品之间的服务机构, 主张以市场化、企业化思路去运作、政府只需给与引导和适当扶持即可,因此仅由相关部门(如旅游局或交通局)出面协调构建,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只给予少量或者不给予支持,如北京和成都。市场化模式则明显认为旅游集散中心属于市场化产品,由企业自我运作,自负盈亏,政府没有必要直接介入,只须游说建立即可,如南京、武汉、深圳等其它城市。

从各种模式的效果上看,政府主导的模式在目前是最为成功的,也是最符合旅游集散中心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尽管上海和杭州的旅游集散中心在体制形态上略有不同,然而它们在本质上非常近似:都是政府直接主导的旅游服务机构, 作为政府工程代表政府形象,而非一个普通国有旅游企业;优先实现社会目标, 以实现经济目标为次;政府的事业化使命与企业化运作方式并行不悖,各自选取最优方案运行。

在中国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并非强调需要依靠政府主导发展一切旅游服务,而是经过研究和考察,针对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这一明显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领域,说明了需要政府出面主导、投入和管理,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当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地方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旅游规划、开发和营销,而更应该做好细致的旅游综合服务,以吸引更多散客前来逗留,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和品位。事实上,大多数市场化国家的旅游城市,例如巴黎、纽约、首尔、布鲁塞尔,以及我国的香港,都有政府提供的可信赖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和城市短途观光综合服务系统。所以,通州旅游集散中心也应由区政府相关部门主导进行建设和运营。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