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关于激发通州金融产业活力,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的提案 提案人:经济界 大会提案组拟建议承办单位: 召集人:李旻杰 2015年12月20日 联系人姓名:李旻杰 吴涛 通讯地址: 电话:13511058904 13801210236 邮政编码: 101100 审查意见: 同意立案。 通州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2016年1月7日 问题与分析: 2015年,随着通州北京行政副中心定位的确定及北京市属事业单位的东迁,将大力推动通州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及金融产业等项目的快速发展。 今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区各类银行营业网点及金融机构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30家,其中银行22家,证券公司6家。平安银行通州支行正式开业,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入驻通州,中国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集团客户营业部已确定落户梨园镇。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兴业银行东区分行、湘江银行正在洽商中。 对于通州区金融产业的发展而言,虽然金融机构相继入驻,但金融产业发展尚处于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初级阶段。2014年,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5.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518.7亿元,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755.2亿元。从区地税局统计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区金融业146户,2015年全年纳税3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工行3456万元,建行3814万元,农行2962万元,中行1454万元。四行合计1.17亿元。通过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目前通州区金融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银行储蓄、金融机构投融资产品来带动。由此,不难看出,通州区金融产业主要存在金融业态欠缺、金融活力不足、融资模式单一、产业园区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 在通州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历史发展机遇下,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与各领域开发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的难题,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大转折,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离不开拓展多种投融资模式,多角度激发地区金融活力。金融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的“血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活力是反映一个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区金融业态包括: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小额贷公司、典当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等。这些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在我区均为分支机构,没有经营决策权和重大业务的主导权和投资权。于是形成了,一是欠缺资本投资机构参与通州经济发展,二是现有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造成贷款难和贷款条件欠缺。三是金融机构投资运作模式相对单一化。四是金融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建议: 加快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我区有理由获得国开行等机构的专项支持,但副中心的发展建设投入是全方位,综合性的,建设资金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仅仅依靠诸如棚户区改造的专项低息资金是远远不能支撑的,因此需要创造有利于激发金融活力的发展环境,能够建立有效平台,以最大化应用国家政策,多加运用新型金融工具,增强资本的流动性,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激发我区的金融活力,促进市行政副中心全面建设与发展。 一是强化自主发展,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由区国资企业为发起人,邀约3-5家金融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创立基金管理公司,预计管理的基金总规模约为300亿元。以此为平台,建立与外部大型金融企业的广泛联系,有利于金融投资业今后在我区的深入发展。可以有效盘活我区的土地资源,国有集体资产资源,可以多渠道定向募集资金,进行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同时,可开展多渠道衍生业务,例如,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资产证券化,还可以参与PPP项目、国企改制或其他形式的大型项目。 二是加速借力引进,拓展完善金融产业链。金融投资业的表象形式包括: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交易所)、互联网金融、基金、担保公司、信用评级机构等。从事的业务有货币、信用、资产证券化、股权、债权、融资租赁、基金运营等等。而目前我区的金融业态比较单一,与行政副中心这一城市功能定位相距甚远,应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创设投资机构,吸引金融人才到区内工作,创造民间资本与区内发展产业良好融合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全国性金融投资机构有分支、区级国有资本参股控股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总部及新设投资品交易市场的金融宏观格局。 三是逐步探讨争取成立金融改革试验区。行政副中心建设对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我区各项工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高标准的建设行政副中心需要汲取充分的氧分,建议成立行政副中心发展基金为主题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让通州成为先行先试的试点。 通州应在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大战略下扮演重要的角色,建立结构合理,多层次的金融格局,以金融活力带动副中心建设,全面开创通州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