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提案信息 > 2016优秀提案 > 党派团体界别提案 > 正文
关于进一步推进通州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6-12-21     信息来源:通州政协

案由:关于进一步推进通州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提案

  提案单位:致公党通州区工委

大会提案组拟建议承办单位:区卫计委主办,区民政局会办

签发人:张晓燕

        

        单位公章

201512月20日

联系人姓名:尚珂

通讯地址: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

电话:13520710066

邮政编码:101100

审查意见:

  同意立案。

通州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2016年1月7日

区政协领导批示:

区委、区政府领导批示:

问题及分析: 

近年,通州区养老服务事业显著发展,涵盖老年饭桌、生活帮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等多方面。在人生的老年阶段,对医疗护理需求逐年加大。因此在养老服务体系和内涵的建设中,对解决老年人的医疗、康复以及护理照料问题更显突出。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通州区在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中也取得一定成效,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分支机构,社区养老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院签订服务合作协议为老人提供公共医疗或基本医疗服务等形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正在逐步推进。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通州区在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中存在明显的现实困难和不足:

1.在调研中发现,通州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形式只是初步发展,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养老服务对医疗资源需求,与正在发展中的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有较大差距。

2.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缺乏,养老机构依托的卫生医疗机构医生、护士配置不足,不能开展多样化的为老服务。

3.基础医疗机构(社区卫生院、卫生所)医疗设施不足,能够提供养老服务的医疗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4.民间社会资本和医疗资源在养老服务中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建议:

总体思路: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单靠政府某一门不行、需要区民政局、卫生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协调,建立相关协调机制,以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领域,解决为老服务医疗资源的不足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政府主管部门之间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出台政策,在审批、技术方面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创办为老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鼓励建立民营护理院、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完善失能照护服务体系。

2.在社区卫生机构缺乏的地区,鼓励建立民间医疗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机制,试点推行建立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为老服务的会诊和转诊机制。

3.在建设智慧通州中,将公共医疗服务资源、老年健康管理内容纳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构建网络上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供给。

4.推进运营机制的改革,鼓励试点采取股份制方式,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公办养老和医疗机构,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和服务水平。 鼓励实行灵活聘任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医疗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附: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形式多样化的调研

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形式多样化的调研

    —致公党北京市通州工委 党派调研报告(2015)

1990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健康老龄化战略,即让老年人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1995年,中国老龄委、中国老年学会及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在北京召开全国老年医疗保健研讨会,这次会上人口学与老年学家邬沧萍教授作了以《健康老龄化的科学涵义和社会意义》为主题的报告。作为应对老龄化的一项战略目标,健康老龄化为老年人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伴随着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量会更大。所以,在现阶段提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来及时整合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是非常明智的。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公平性的体现,老年人应该得到更多的社会保障来得到医疗和其他的养老服务需求。实践中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可行性,全国各地实践探索这种模式也颇为有成效。

一、  北京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分级合作就医模式

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合作是现在北京市社区最基本、最直接的社区 “医养结合”方式。在这个结合模式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与二、三级医院合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这就是北京市自2007年以来施行的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预约服务。北京市为深入贯彻落实医疗改革,构建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城市支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互协作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北京市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模式。通过转诊预约,引导大医院和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互合作,北京市正在逐渐实现分级医疗、有序转诊的就医格局。截至目前,北京市16个区县共1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和指定的医院结成对应关系,但是各区发展也不太平衡(见附表1)。其中,海淀区、朝阳区、东西城区、大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结合最多;丰台区、石景山、门头沟、房山区其次;而通州区、顺义区等其他区县则所有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与一家医院合作。下图1为北京市社区就医双向转诊流程:

具体来说这种模式流程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居民根据自身患病情况首先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其次,如果所在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那么对需要转诊且同意转往对口转诊预约二、三级医院的老年人,则由就诊医生或专人负责向对应转诊预约医院提出申请。预约成功后,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告知病患者本人,按申请预约的时间到医院就诊,再次,转诊医院会安排专门部门或负责人接诊。最后,根据病人在医院的就医情况,后期康复护理再由医院将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整个就医过程要保证无缝隙对接。

图1  北京市社区就医双向转诊流程图

(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养老机构模式

以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八里庄老年养护院的结合模式为例进行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于1965年,与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处于八里庄街道区域内。中心责任区域为八里庄街道,包括14个居委会,辖区内常住人口五万多人,流动人口3.72万人。目前,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全科、中医科、妇科、口腔科、腰腿病专科、预防保健科、肠道门诊、康复科、精神科、老年康复照料中心(开放床位10张)。

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老年养护院是一家具备健全的养护服务功能,且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的社区养老机构,同时养护院依托玉渊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优势,整合医疗和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慢性病愈后康复、肢体康复,即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养护院内有养护室、康复室、老年洗浴设施、休闲花园等设施设备。它在优先服务八里庄街道辖区老年人的基础上,也充分利用富余的资源为周边的老年人提供“医养”服务。总的来说,八里庄养护院是三种机构的综合体:一、养老机构。这种形式和普通的养老机构一样,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长期照护服务;二、为家庭提供喘息式服务。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短期照护,有固定的收费标准;三、提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这种服务形式具有普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职能,为社区内自理、半自理或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养护院是在顺应老龄化趋势、更好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职能、更好地实现居家养老社区辐射服务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健全了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区域性的养老服务中心,它带动了周边养老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是它实现了辖区内养老服务的“托底”功能。同时,这种结合真正实践了“医养结合”政策。作为社区“医养结合”的尝试,八里庄养护院在“医养结合”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它将带动全海淀区甚至北京市其他区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三) “一键式”家庭医生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也为社会服务发展提供了平台。海淀区也顺应高科技的发展,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提出了“数字海淀”到“智慧海淀”的建设目标,打造具有特色的“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城区、智慧家园”的“四智”服务,其中的智慧家园包括“智慧医疗”和“智慧养老”,主要就是依靠信息化手段建设全区统一的社区生活综合信息服务。基于此,海淀区一直在不断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为了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让居家社区老年人享受到更高质量、更便捷、更及时的医疗服务,海淀区政府于2013年推出“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体系,这个家庭医生式服务平台包括一个区级受理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理分中心、每户一台“一键式”只能服务终端以及各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具体流程是在签约居民家里安装“一键式”智能服务终端,这个智能终端不仅具备普通电话功能,而且还有两个特殊“一键”,即“家庭医生键”和“急救键”,这两个键分别对应了海淀区“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体系建设的两大功能。其中,“家庭医生键”是当签约老年人有健康管理需求时,按下此键会通过区级受理中心直接连通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签约团队,这个团队会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预约挂号、慢性病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这个团队在节假日安排值班医务人员,保障医疗服务常年不间断;“急救键”是针对老年人突发疾病时,按下此键后一分钟之内系统会将老年人信息自动转到急救中心,确保老年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急诊治疗。老年人根据需要只需按其中任何一个键,就能接通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或医疗急救机构。海淀区建设区一级的“一键式”家庭医生服务呼叫受理服务中心,在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受理分中心,并且在北京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建设“一键式”急救呼叫受理中心,建立起签约居民一键呼叫与医疗机构即时受理的服务模式。签约居民有健康管理需求时,可通过按“家庭医生”键向签约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寻求帮助,根据需求会享受到相应的健康管理咨询、预约服务、慢病管理服务。

据统计,自2013年海淀区在甘家口、万寿路两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平台以来,已有约4000户老年家庭受益;从2014年开始,海淀区在全区全面启动该项工作,海淀区政府集中为全区80岁以上户籍老人免费安装智能服务电话。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区已有4.3万人共3.5万户老年家庭申请加入,实现了全区80岁以上老人在政策实施上的全覆盖。到目前为止,海淀区已经为约3.9万户、共4.7万名户籍八十岁以上老年享受了此项服务,老人可以只按一个键就接通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或接通医疗急救机构,成功、有效地打通了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15年6月,“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体系已经服务了4.4万次,“一键”急救呼叫9878次,派出救护车1417次。此项服务对于海淀区范围内有需要的老年人是完全免费,但是,对于不在免费覆盖家庭范围内的老年人可以在缴付一定费用后申请使用。

总之,海淀区以“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体系为依托,在发展大健康产业中,通过信息化及大数据云平台模式,以社区和家庭为主,社区养老向智慧养老转变的脚步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有力支撑。此外,区相关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老年人需求的分析,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效能进行逆向思维分析,明显提升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效率。随着签约老年人和签约医生的不断深入交流,老年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也不断加深,这也有效促进了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的建立。这种服务解决了老年人一般的疾病,不动用二级、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从某种角度看,这也是解决大医院看病难的关键。

(四) 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推进建立三级医院带动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的发挥三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以此加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和护理方面,最终实现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预约在社区、慢病用药在社区的最终目标。因此,北京市政府在已有的社区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上,继续创新医养结合模式,于2013年制定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简称“医联体”)》。

“医联体”组成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六项:(1)有利于居民就诊医疗。北京市通过建立医联体服务体系,使辖区居民通过这个联合服务体系就诊,实现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就诊,这样可以让居民就诊享受更多便利。(2)有利于医联体各组成单位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此项服务体系主要是带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提高其服务水平,以便更好满足社区居民就医需求。(3)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个模式最根本、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使在居家社区养老的居民享受到有病早治,就近就医的便利服务。(4)对辖区居民服务的全覆盖。北京市政府规划,各区县的医联体服务体系要实现辖区内居民医疗服务的全覆盖。(5)发挥优势进行开放联合。医联体模式就是要发挥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自的优势,实现北京市社区居民看病预约方便、检查互认、上下转诊顺畅,医疗资源得到有效统筹和高效利用。

医联体组成单位分为“核心医院”和“合作医院”两大类。其中,“核心医院”主要指区域内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负责与合作医院有效对接及辖区病人的接诊、转诊工作,核心医院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援,并且完善医联体服务体系内双向转诊、对口扶持、区域信息联网和绿色通道等工作。“合作医院”主要指区域内相关的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各方协商后可与核心医院签约正式成为医联体,合作医院要协助核心医院开展医联体各项工作。

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两年内北京市共成立了38个区域医联体,包括38家核心医院和382家合作养老机构,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模式。北京市政府发布消息,全市在2016年底将建成五十个左右的医联体,实现全市医联体服务辖区居民的全覆盖,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大医院的专家。

下面以海淀区试点医联体作具体介绍:

截至2014年底,海淀区依托辖区三级医院启动了中东部医联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东南部医联体(世纪坛医院)、西南部医联体(航天中心医院)、西北部医联体(309医院)、东北部医联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西部医联体(海淀医院)等6个综合性医联体,覆盖19家医院和全区所有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海淀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同时,海淀区将在2015年内,建立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科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四个医院牵头的肿瘤、口腔、中医和精神病防治四个特色专科医联体,形成海淀区医联体“6+4”模式。

海淀区中东部医联体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于2014年9月正式启动,这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医联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核心医院,与23家成员合作单位共同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双向转诊、专科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人才培养机制。这23家成员单位不仅涵盖了公立医院,而且也包括部分社会办医院;既有三甲医院,又有发展良好的二级医院和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医联体为海淀区中东部地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三院、康复安心回社区”的医养结合模式有序进行,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海淀区中西部医联体由海淀医院作为核心医院牵头,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该医联体与中关村医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20急救中心、中国气象局医院、万寿康医院以及理工大学、人民大学、中关村、青龙桥、海淀镇、双榆树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12家医疗机构共同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双向转诊、专科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机制,

海淀区东南部医联体由北京世纪坛医院作为核心医院牵头,于2013年2月正式启动。该医联体在世纪坛医院组建了专门负责机构,在成员单位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了区域医疗合作网络信息平台,包括22个学科专业及35名电话咨询专家团队和6名老专家医疗组专门负责成员单位的出诊、会诊,这六名老专家每周两天两个分别定时定点到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

海淀区西南部医联体由航天中心医院作为核心医院牵头,于2014年5月正式启动。西南部医联体即航天中心医院医联体包括四季青医院、三博脑科医院、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北京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香山医院及海淀区的万寿路、八里庄、香山、田村、永定路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其中还包含多家民营医院。该医联体检建立了远程会诊、预约挂号和大型检查检验预约综合信息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实现了医联体内病人医嘱信息、病人诊断信息、病人社区健康档案信息、病人检验检查数据等信息互相连通,在成员单位之间实现信息化共享。

海淀区西北部医联体以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309医院为核心医院,于2014年12月启动。这是唯一一个驻京军队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联体。解放军309医院位于海淀区百望山脚下,医联体成员包括其周边的老年医院、解放军261医院、解放军316医院等11个医疗机构及海淀区北安河等8个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了十多个乡镇,惠及三十多万居民。核心医院主要承担各类疑难疾病、危急重症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特色的诊疗技术,对合作医院进行业务指导;三级医院主要承担部分危重疾病的诊疗和一般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开展常规诊疗技术;二级医院主要承担一般疑难复杂疾病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开展常规诊疗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承担常见多发疾病诊疗、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等治疗。

海淀区东北部医联体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联体,于2015年3月开始启动。该医联体涉及了二级医院和周边东升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中国地质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了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提高了海淀区社区医疗服务能力。这个医联体合作是人民医院和海淀区在2012年已有的医疗合作基础上更深一步、更全面的战略合作。人民医院为为海淀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远程会诊、继续教育、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海淀区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加强和改进了海淀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了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有了人民医院大医院“托底”,因此居民更愿意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

(五)  养老社区“医养结合”模式

养老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形式上,它是将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三种养老方式的结合,这种形式一般有独立建立的社区;其二,内容上,也是最主要的,这种养老模式融合了高端的医疗资源。它一般拥有自己的医疗机构,同时也和大型医院有合作,这解决了老年人养老最重要、最关心的问题。此外,这种社区一般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开办。北京市现有两家养老社区,由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朝阳区双井·恭和苑(简称:恭和苑)和由泰康人寿投资建设的大型综合养老社区—泰康·燕园(简称:泰康之家)两家大型的养老社区。下面主要介绍泰康之家养老社区:

泰康之家·燕园是由泰康人寿在北京昌平区投资建设的大型综合“医养融合”养老社区,于2015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这属于泰康人寿公司的一项医养产业合作的商业模式,我们都知道泰康公司主要是以做保险为主,这个模式实质上也是推动实体养老社区与泰康保险产品的结合,利用保险长线资金匹配长期投资,将保险、医疗和养老三大产业融合到一起,打造全生命产业链。泰康人寿公司相信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将会具有长效生命力。

泰康之家社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户,约4500位老人入住。第一批已经有600户,约800名居民入住。社区内建有不同的房型可供老年人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内设幼儿园和商业区,还有两万平米的公园等。

社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医养结合”,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养老社区内部建立了一万平米的二级资质康复及老年病医院,医院拥有两个标准手术室、114张病床,可以为社区内部老人和周边居民提供老年病和慢性病的各种治疗服务,是包括“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及临终关怀”为一体化的全程医护服务。养老社区外部则通过内部的康复医院与北京市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合作和与国际一流医院建立一流直通车转诊服务。此外,社区还与999急救车驻场签订了合约,可满足老人及时得到紧急医疗救助的需求。

老人入住社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保险产品挂扣,购买相关保险产品的老人,能够保证其配偶及两对老人的入住或优先入住权利,且保费与户型直接相对;另一种是在入住时缴纳一定金额的类似押金性质的资金60万元到100万元,在离开社区时这笔资金才可以退还。入住以后每个月的服务费用大概在6000~7000元之间。

二、 天津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

天津市是在全国最早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明确将“医养结合”纳入政府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中的城市。从2008年开始,天津市就开始在居家和机构两个层面经济开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此后,天津市“医养结合”模式引起了民政部和国务院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财政支持。

案例1:

这种养老模式主要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就近的医院解决老年人就医问题,它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人,实施方式可以有站内设点、两者合并或者委托运营。据天津市民政局统计,截止2014年底,天津市已建成“医养结合”型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近1000个。该模式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医养结合”方式,也是现在天津市实施规模最大的模式。

案例2:

2014年10月份,天津市南开养老中心正式成立,它是集“医养结合、多元化服务和职能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中心内设老年康复医院,这个拥有1000张床位的普通养老中心正是因为“医养结合”的特色为众多老年人所青睐。入住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医疗和康复服务,不仅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更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

2009年,天津市首家内设医院的民营养老机构----天同医养院正式成立。作为“医养结合”民营养老机构中的典型,该院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还得到了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

总的来说,这种“医养结合”模式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小病不出门、常病不离院、大病走绿色通道。

案例3:

天津市龙福宫养老机构是一所老年产业连锁机构,始于1997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截止2014年,龙福宫连锁机构在天津已有8家(总床位共计2000多张)连锁养老院(含1家养老社区)。除发展机构养老服务外,龙福宫还积极探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虽然,之前机构内配备了24小时服务的专门医疗护理团队,但只是满足了老年人最基本的医疗需求。2014年,龙福宫养老院与天津市三甲医院“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达成合作,充分利用了三甲医院的优越医疗资源。

案例4:

从2015年初开始,天津市已经在河西区、南开区等10多家基层医院推出老年病房服务,共计有老年病床500张,初步探索“医养结合---以医助养”的服务模式。其实,最早探索“以医助养”养老方式的是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发展成为一所集“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贯彻天津市“医养结合”政策,把中心的部分病房改造为“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老年康复病房,服务对象为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已确诊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慢性病患者,这些患者基本都是从医院出院后需要继续专业化康复治疗的。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职医生和护士都具有正规执业资格,同时还与三级医院合作,聘请专家定期来指导。除此之外,它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医生”服务。

三、上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

(一)上海万科智汇坊:老社区打造“嵌入式”养老

上海万科上海万科

智汇坊服务特色:一是专业团队服务保障:核心服务团队由康复专业管理机构的骨干管理人员组成,专业健康管理服务包括:A、健康管理(档案,体侧,讲座,慢性病管理,用药提醒);B、就医绿色通道;C、康复理疗;D、喘息服务。二是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万科以智汇坊为立足点,向社区长者家庭提供居家上门养老专业服务,让老人在家中也能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服务。智汇坊设立了专门的培训基地—万颐养老培训,邀请日本资深的养老护理专家,上海市职业培训教育考评委员会委员以及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过的专业护理人员授课。从医疗专业知识,到不同护理等级的长者护理实践演练,最后经过严格的考试,成绩合格后获得上岗证书。

(二)亲和源养老社区

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会员制为载体、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一体的全新的养老模式,整个社区全部采用无障碍化设计,以老年公寓、健康会所、老年护理院、公共服务大楼、配餐中心、景观花园等完备的设施,加上周到的生活、健康、快乐"管家式"的服务,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成为一个不脱离社会,既相对独立又不乏开放的老年生活社区。社区内含12幢多层电梯住宅楼,共计838套居室,可入住1600位老人。公寓内全装修全配置,柜橱床椅和家用电器俱全,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电话,全部开通,冷暖水24小时供应。老人拎包可入住。亲和源同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关系,建立专业化养老服务平台——曙光医院亲和分院、上海老年大学、美格菲会所、索迪斯餐厅、爱玛客物业。亲和源在健康服务方面:依托曙光医院绿色通道,结合优质园区资源,在日常生活中为会员提供健康保障服务。服务内容:

1、提供家庭医生服务,通过日常巡查、建立健康档案。

2、通过日常血压测量、健康咨询、心理疏导等,对会员进行日常健康情况跟踪、记录,以ERP系统为支持,建立会员健康绿皮书;

3、组织与安排月度健康知识讲座;

4、组织与落实会员年度体检工作,并建立健全的健康数据管理;
    5、一日代配药、代挂号信息统计;

6、一日陪同就医、代配药;

社区内建有亲和源护理院

上海亲和源护理院依托亲和源医院,设有内科、外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耳鼻喉科、放射科、检验科、护理部等。护理院建立了以传统医学、老年病和康复医学为特色,并探索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医疗和护理,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系统;以家访初拟住养方案、入住7天后制定集医疗和护理、生活照料、营养促进、心里辅导、康乐活动等为一体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为特色的生活服务系统;以积极开发的住养理念提供志愿者服务、各类康乐活动为特色的身心快乐服务系统。

护理院是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生活照料、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位于亲和源养老社区内,与社区共享风雨连廊、花园、餐厅和健康会所等。住养房间分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豪华包房;采用中央空调、中心供氧,房间内24小时提供热水喝直饮水;配备液晶电视、电冰箱,设有独立卫浴间;每间房都朝南,光照充足,每层设有公共会客区域、康乐活动室;服务内容主要有:①医疗服务:实行医生三级查房制度、护士医疗护理制度;以传统医学、老年病、康复医学为特色,为住养老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和治疗,并开通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特别为住养老人进行保健和康复的评估,并制定康复计划,开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项目。②生活服务:为住养老人提供或协助日常就餐、生活起居、洗澡、清洗衣物、居家祝洁(环境,房间,床单元)。③快乐服务:倡导积极开放式住养理念,安排适合住养老人心理生理特点的康乐活动,并组织志愿者陪伴住养老人唱歌、手工、读书阅报、做操、游戏和交友沟通等。④VIP特需服务:为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专门为VIP老人制定了特色服务,即主任医师查房;代配药服务;每年一次健康体检;代买代卖服务;每两周一次洗头机特色洗头服务;每月一次免费扦脚服务;志愿者一对一服务;报纸一份;下午点心一份。

入院流程如下:

                                      

图3-6  亲和源护理院入院流程图

(3)天地健康城

天地健康城是凭借二十年地产开发经验,以最高品质的居住标准打造出的大学校园般的退休生活式的服务型地产。基于“以天地健康城是凭借二十年地产开发经验,以最高品质的居住标准打造出的大学校园般的退休生活式的服务型地产。基于“以

天地健康城为老年人提供“医--护--养--乐”的全面照料人性化服务。具体特色服务项目如下:

①首长式精细服务:管控健康每一个阶段

Step 1:健康档案管理,定期体检全面知悉,保障健康常态。入住之初,针对所有学员建立健康档案,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定期体检、膳食管理、运动管理、体重控制、戒烟限酒、心理疏导、健康讲座等形式,在未病状态为老人维持一个良好的体制。

Step 2:慢病管理,实施跟踪按时调养,推动健康自愈。健康城死人保健护士将每周进行血糖血压和心脏血管的检测,医生实时跟进诊疗,实施饮食指导、运动监管和药物治疗。坚持调养,从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针对性照顾,有效控制及缓解慢性病病症。

Step 3:急症管理,三家绿色就医通道,快速反应,及时救治。(1)常见病的治疗。社区医院诊疗,内科由私人医生负责,专科疾病由专科医生负责;保健护士次日问诊;社区医院不能处理,转合作三甲医院就诊。(2)危重病治疗:由私人医生或值班医生及护士15分钟赶到现场急救;及时通知120;联系三甲医院并通知病人家属;护士陪同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进入三甲医院抢救;对入院患者,私人医生及医疗团队在其入院、出院时进行探望并和相关医生交接病情状况。

Step 4:病后康复,恢复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灵。针对病后康复阶段的会员,保健护士每日探视,进行身体指标检测;私人医生及医疗团队负责康复期诊疗。在康复期结束后,医疗团队对会员重新进行健康评估,让会员身心都接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调研总结:

针对北京、天津、上海三个一线城市的调研,可以看到各城市在医养结合方面有许多正在不断探索实践,也很多取得成效。首先可以肯定,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面是社会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有大量的社会需求,也引起社会资本的关注。其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可以因地制宜以多种方式展开,既可以在老旧社区,与社区医院合作开展,也可以利用民营资本在房地产开发、改造过程中嵌入,既可以是平民化的也可以是高端定制化,既可以是实体化的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虚拟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发展方式上可以有多种选择借鉴。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过去由政府完全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已经成为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政府向服务型功能的转变,政府应通过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和整合,从而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养老服务产业化模式。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信息中心 京ICP备 05031679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