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协会议 > 委员提案摘登  > 正文
打造副中心文化品牌 更好发挥城市副中心文化功能
发布时间:2023-01-03     信息来源:区政协

类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第七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委员提案

   由:打造副中心文化品牌   更好发挥城市副中心文化功能

者:高超

   别:民盟民进界         联系电话:13641307086

单位职务民进通州区工委副主委,北京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副校长

通信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后北营三区四号楼二单元1301室

者:杨家毅(等1人)

提交时间:2022年12月05日

打造副中心文化品牌

更好发挥城市副中心文化功能

高超

《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空间环境”,建设和谐家园,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问题及分析:自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开启以来,文化建设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运河文化带的开发建设,绿心公园的开放使用,三大建筑的竣工等带来强劲的文化活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化功能亟待强化,主要表现在为:

一、副中心文化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吸引力有待提升的。大运河文化内涵有待充实。文化品牌的培育有待加强。

二、文化创意与文化消费环境有待改善。文化创意产业在数量、规模、品质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文化消费意识及环境有待转变和完善,政策保障有待跟进。

三、文化宣传途径较为单一,受众不广泛。导致城市副中心所蕴含的文化不能充分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四、居民文化参与意识不足。调查发现,居民对周边文化性建筑感知度不足,文化参与度不足,对副中心文化认知度不高。

建议:一. 着力打造副中心响亮文化名牌,强化文化内涵挖掘和特色营造。要挖掘通州区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记忆,发掘具有通州区特色的“故事”,营造具有通州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做深做实做强做大运河文化,着力打造副中心文化名片,成为北京市的文化地标和文化符号。利用运河文化广场,每年举办运河文化节,展示运河文化;开发漕运码头到大光楼漕运文化体验专线,定制漕运船只、组建漕运船工队伍,再现漕运场景,提升民众参与度、友善参与体验。

.促进文化创意与消费业态发展。通州区的北运河历史积淀较为厚重,人文氛围较为浓郁,具有滋育和发展创意类产业和文化消费的良好土壤。在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过程中,建议积极通过功能性流转、创意化改造、产业化培育等方式,盘活老旧建筑、废弃厂房等存量空间,为创意类产业打造理想空间,并大力建设大运河、减河赛艇训练基地建设、成熟运河骑行项目、绿心公园步行项目、大运河文化广场森林公园休闲足球篮球项目,发展“旅游休闲、运动休闲”等新兴业态发展,用文化激发历史遗迹的产业活力。同时,应顺应当前消费向品质化、多元化、场景化、智能化升级的趋势,在保护古运河的前提下促进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提升其对群众的吸引力,进而滋养城市副中心居民的精神风貌。

三、开辟更多文化传播路径,拓宽文化传播渠道。要深度了解需要传播文化的历史、故事、传说、人物等等,从中提出符合当下人们价值观的元素,找到需要传播文化的核心观念与衍生素材,如运河文化、三教融合文化、大小于成龙廉政文化、李贽等名人文化,通过宣传墙、报纸、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方式,全面、广泛地传播通州文化;针对不同受众要运用不同宣传方法,找到专属引爆点,努力拓宽宣传范围,进而保障城市副中心文化功能的发挥。

四、提高居民参与度,改善居民参与体验,形成鼓励居民参与机制。通过组织赛艇等水上项目业余运动队、漕运船工队、运河文化啦啦队、运河文化志愿者等形式,多种渠道多种途径鼓励居民参与,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鼓励副中心各中小学开展运河文化宣传活动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大运河,提高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运河文化的认识和参与度。

  

联名信息表

界别

单位及职务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杨家毅

特邀界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

13911180282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36号,北京市文物局

审查和办理信息表

本提案目前状态

待审查

审查情况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 电子邮件:zhxbwmk@bjtzh.gov.cn
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