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及分析: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的公共设施。自2018年全市实施美丽乡村发展战略以来,我区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完善。农村道路、景观绿化、供排水等重点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随着农村生活环境的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区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在不断完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在农技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闲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也存在短板。
在基层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设施方面:一是农村绿化档次低,效果不明显。在村庄绿化方面存在绿化总量不够、绿化档次较低、树种单一、美化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农村污水管线建设进程缓慢。近年来,我区开展黑臭水体工程,各乡镇做了村外截污工程,但是村内排污管线工程尚未实施,且每年推进的村的数量较少,进程较为缓慢。三是农村供水管线改造有待完善。目前,我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村由于资金、村庄限制等客观原因,未及时进行水井和管线改造,造成饮用水不符合当前饮用水质标准;另外农村水井和管线损坏情况时有发生,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四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协调不够。通过查看美丽乡村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规划,有些工程排序安排不合理,存在重复施工的可能。
2、公共服务配套方面:一是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据统计,2012年至2017年,我市42个重点小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加了839所(其中包含各乡镇药店),我区11个市级重点小城镇农村居民就医主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但目前医疗水平及床位都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农村居民得病基本还是前往中心城区医院进行治疗。二是在教育培训方案。现阶段,各乡镇基础教育硬件设施虽然有所提升,但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幼儿园数量等教育资源方面与城区学校仍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针对农村务工人员及闲置劳动力的专业农技培训机构相对较少。每年区人力社保局也组织响应的技能培训,但辐射面及规模有待提升。三是农村娱乐设施及场所较少。随着农村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群众对文化及娱乐设施等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经过基层走访,大部分村都修建了老年活动中心,但利用率和文化活动内容相对单一,娱乐项目也比较少。
3、农村产业发展方面:根据通州区2018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区人均可支配收入40553元,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有不小差距。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仍然薄弱,农民收入较为单一,因此仍需要区政府加大政策给予支持。
建议:
1、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全区各乡镇正在推进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且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我区已完成344个村庄规划。因此,建议在今后村庄绿化、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施行“一镇一策”甚至是“一村一策”,针对各村的不同需求推进,真正解决农村居民燃眉之急。同时,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应建立长效机制,区政府应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维护设定专项预算。
2、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建议一是由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研究制定全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结合不同乡镇的小城镇及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增加农村居民文化活动空间,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二是在教育方面,建议城区学校能与农村学校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加大教师资源的交流学习以及择优推荐就学名额,以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农机培训方面,建议针对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技培训机构,对农村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技能,使农民成为新型产业工人。三是不断完善农村医疗机构水平,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与区级重点医院及市级三甲医院建立农村居民就医合作机制,以确保农村居民的就医需求。
3、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建议一是建议加快农村发展第三产业。成立由村民组成的村级物业服务队,采取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专门负责本村环境绿化、供排水管网等设施的养护和维护工作,从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议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断进,我区南部乡镇作为副中心拓展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因此,建议区政府能够对南部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给予支持,包括农业设施及专项资金的支持。把农业产业作为南部地区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支撑。三是结合北京市乡镇统筹利用集体产业用地试点工作,制定我区尤其是针对南部地区集体产业用地实施细则,为我区南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