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夯实基础,重点领域得到有效实践,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精细化治理体系持续建立健全。智慧城管加速发展,持续打造城市大脑新型城市治理平台,开展了172条道路照明设施智能化改造,实施完成了42条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二维码及平台项目建设,区级综合管廊智慧监管平台加快搭建,建成了智慧社区管控平台,完成了226个智慧社区、村庄建设。智慧交通全面铺开,完成了255个路口信号机升级改造,加装了953台视频流量检测器和33套宏观交通态势监控系统,对100个重要路口进行了信号配时优化,城区内行驶车辆平均车速提高15.6%,新华大街、通胡大街等7条城市主干路平均时间缩短32.5%。智慧政务建立健全,“政务云”平台正式运行。智慧警务深化完善,“雪亮二期”加快建设。然而客观来说,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仍旧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存在一些短板。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性还不强。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整合数据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清晰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统筹管理,各个部门都在探索开展各自领域的智慧应用,既没有统一的技术管理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时间表、路线图,加速了信息的碎片化和孤岛现象,严重阻碍资源整合利用,造成智慧城市建设不成体系、进度缓慢、水平不高。
(二)市场化运行机制还不健全。政府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者,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的力量十分有限。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依靠财政支持来维系运行,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需要尽快引入市场力量,采取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将智慧城市数据开发利用起来,加速完善智慧城市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与新技术的结合程度不高。副中心现有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紧密与5G、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创新,不利于未来长远使用发展。
建议:
(一)筑牢智慧基础,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打造通信新网络,加快建设5G、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建成电子政务城域网络,提高宽带数字集群服务能力。加快实现万物互联发展,推动在重点领域布设智能传感器,实现各行业各领域感知信息全面汇入城市大脑中枢系统。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实施数字市政提升工程,推进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和全城绿波工程建设,建成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和智慧水务监测系统。
(二)强化业务统筹,夯实智慧城市新底座。建设城区BIM+CIM大数据库和城市运行体征监测体系,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城市智能运行的数字底座。以城市管理指挥平台为主体,集成各行业各领域数据系统,建成“一脑治理、交互赋能”的智慧中枢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数据中心,为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三)提升处理效能,建立健全快速响应的运行机制。建立问题快速发现机制,统筹管理网格和城市运行事项清单,构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用体系,增强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精准监测和趋势预判。创新高效处置机制,建立城市管理责任人目录,建设智能识别和自主派单系统,实现工作任务精准下达与协同处置。完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任务考核和奖惩机制,高效、透明解决各项任务。
(四)持续探索创新,开发更多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聚焦未来城市副中心治理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大力发展智慧应用,开发投入一批服务建设发展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智慧交通系统,优化重要路口和人行道信号灯配时,建设市容环境数字化管理平台,布设垃圾智能分类设施。在城市治理方面,创新智慧执法,推广无人机等智能装备的执法应用。在公共服务方面,做好智慧小区建设,推进智慧化扶老助老设施建设,在末端配送、家政服务等方面推广智慧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