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及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贸规则重心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为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中国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于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2015年提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截至2020年,我国已批复六批21个自贸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开放领域不断拓宽,创新程度不断升级。2020年9月24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自贸区)正式揭牌,北京城市副中心10.87平方公里纳入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和北京自贸区的“两区”政策红利叠加,为副中心的建设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不是他地模式的照搬,而是特色路径的探索,具备以下几点特色:一是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自贸区将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将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二是助力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国务院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副中心作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将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政策基础上叠加发挥好自贸区政策,助力北京建设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三是着力打造北京数字经济标杆城区。副中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虽有政策叠加优势,但较其他领先国际城市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开放空间;与国内其他试验区相比,创新政策多,需进行更多创新实践。
建议:
(一)强化组织机制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区”建设工作部署,成立“两区”建设工作专班,制定“两区”建设主要内容及任务,研究出台副中心细化实施方案,实现政策项目化、项目任务化、任务台账化,定期调度、细化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清单任务扎实落地。推进政府与社会共建“两区”,探索政府市场化用人机制、国内外顶级专家兼职聘用机制、国际化智库运行服务机制等举措,动员、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汇聚国内外专家智慧,为副中心“两区”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二)加快政策创新突破。
一是向上争取有利支持。副中心“两区”的设立得益于中央大力支持,建设过程中更需要中央单位的指导帮助,要全面梳理需向国家争取的政策清单,做好政策诉求储备工作。积极主动与市级部门沟通对接,大胆争取,争取相应权利的下放,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梳理研究上报,争取相应资源倾斜。
二是实现突出副中心特色的内生创新。瞄准将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成为京津冀金融创新、高端商务和城市设计发展高地,将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梳理副中心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和目标企业清单,强化重点产业和重点片区政策创新。推动金融领域创新实践,依托运河商务区,打造运河金融城,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审批流程,引入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专营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全球资产配置,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提升高端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加快为境内外一流专业服务机构注册设立绿色通道,支持外商投资举办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大国际教育、高端医疗资源和高端消费平台供给。打造创新设计国际品牌,打造北京设计之都的重要平台,加快设计资源要素聚集,落地一批国内外设计领域创新平台、领军企业、品牌机构与创业团队,打造国际设计产品展示体验和交流贸易中心。推进新型文体旅游开放发展,举办国际性文娱演出、艺术品和体育用品展会,支持外商投资文艺表演团体,优化营业性演出许可审批。
(三)大力做好推介宣传。高水平、高层次、高频率、全方面进行“两区”推介宣传,坚持国际视野,强化国际交流,营造副中心开放多元的“国际范儿”。多渠道面向外资外企做好政策发布和宣传解读,主动回应关切。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展示中心,将展示中心打造成为国际商务会客厅。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和培育多样化伙伴关系,推进设立国际副中心城市联盟和智库联盟,引进一批专业性国际机构,拓展学术交流、商务交流、会议展览等多种国际交流活动。拓展与国际友城交往,加强与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世界知名金融城的交流互访,深化民间交往合作。提升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等活动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城市品牌“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