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及分析:
一、背景介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牢牢把握北京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按照五中全会要求扎实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为做好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实践支撑。
根据《加快推进通州区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强调宏观层面“四个强化”。一是强化新时代特征,聚焦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主线,更加聚焦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主线,更加凸显新时代的新特征。二是强化副中心服务功能,强化对副中心建设的服务,如行政中心附件的教育供给,新的居住区的教育供给。三是强化区域功能定位,按照新时代下通州区功能定位来进行教育发展的定位,要将教育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资源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将教育因素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的重要吸引力。四是强化现代化教育体系,要厘清区域教育现代化目标、体系以及衡量标准,真正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建立。
近年来,通州市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焕发新貌。其中,打造国际一流宜居城市、国际人才社区以及在国际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文旅产业布局是通州区今年发展重要方向。根据2017年12月7日,通州区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北京市通州区总体规划(2016-2035)》、《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政策,通州区将国际人才社区作为副中心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起点规划设计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工作。借助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重大项目建设有利契机,将文化旅游区作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核心区,体现区别于其他试点区域的建设特色。规划范围包括文化旅游区环球主题公园以外的区域,规划范围西至与朝阳区之间的规划绿化隔离带,东至六环路,北至万盛南街,南至京哈高速公路,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整体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备受瞩目的是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将为城市副中心集聚一大批国际杰出人才,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带来有利契机,也高度契合文化旅游区的产业布局。根据规划,文化旅游区内未来将主要引进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博非遗、影视制作、国际交往、艺术品交易、高端服务、文化融合、休闲度假等一批上下游产业,形成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涵盖百余行业。随之而来便是通州区职业性人才需求,特别是文化创意、旅游管理等方面人才将在未来几年有望爆发。据了解,仅环球主体公园所在园区,目前在招职位超过300个。园区落成后,将在运营阶段一共创造约14,000个就业岗位,其中60%以上均为技能岗位。除此之外,通州区未来规划的还包括国际交往区、国际商务新中心等重要规划和相关项目同样对国际化职业人才具有爆发式的用人需求。
为了更好的响应市委市政府有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项号召。提升人才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旅人才聚集高地。民革北京市通州区第六支部成立调研小组。通过对通州区公共服务教育领域及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涉及通州区教委、17个街乡镇、通州区职业院校以及环球主题公园展开调研活动,制定了调研提纲,进行深入实地调研,以下调研内容综合反映了通州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现状以及学前教育学位不足、小学学位局部紧张、中学学位区域失衡、职业教育国际化不足等突出问题。
二、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现状
(一)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表1显示,通州区学前教育形态存在区直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分园、民办幼儿园、其他幼儿园、集体幼儿园六种类型。截止2018-2019学年度,通州区现有正规有证幼儿园131所,班数982个,在园人数26938人,本市占66.5%,外省占33.5%。总体呈现,民办多,公办少;京籍多,京外少等特点。
(二)小学教育基本情况
表2显示,截止2018-2019学年度,通州区现有小学84所,分为区直小学、乡镇小学、民办小学三种类型。1801个班,67320个在校学生,班均37.38人,本市39540人,外省27780人,外省占在校学生的41%,其中民办学校外省学生占85%。区直小学学位总体不足,乡镇小学学位个别不足,民办小学生源不足学位空余多.
(三)中学教育基本情况
表3显示,截止2018-2019学年度,通州区现有中学41所,其中区直中学11所,乡镇中学24所,民办中学6所,在校初高中学生总人数25543人(初中),784个班,班均人数32.66%,京籍20073人,非京籍5470人(21%)。区直、乡镇中学中个别初高中临近饱和,民办中学生源不足学位空余。
三、城市副中心职业教育的现状
据调研,目前坐落于城市副中心的职业院校包括: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新城职业学校、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东方健身学院、北京市公路技工学校、北京市通州区职业技术学校、北京北方静谧机械厂技校、北京振宇科技示范学院、北京物资学院等。除此之外,通州区把成人教育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在11个乡镇中都设有成人学校,实现了职业教育全覆盖。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布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建设项目落户通州,由此带来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大批不符合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产业调整退出,又使大量人员转岗就业,也是全区就业技能培训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市副中心职业学校及招生情况说明
根据《2019年北京市统计年鉴》、《2019年通州市统计统计》以及相关办学网站相关信息,我们总结出如下的问题情况:
(二)、目前通州当地本土职业学校数量有限
2019年通州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在通州注册举办的职业学校仅有2家,招生人数110人,毕业人数137人,在校人数仅为330家。职业学校对于职业化人才的培育能力非常有限;
根据2019年北京市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北京市毕业人数5149名,招生2448名,在校8556名。其中旅游服务、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和公共管理服务类毕业人数分别为644名、634名、857名和101名。北京本土当地职业人才都无法满足环球影城14000名职业化人才需求。
(三)、当地职业学校与国际合作项目和交流较少
比较于我国国内大学国际频繁交流,民办和公办的职业类学校,学校与国外合作办学相关的项目交流合作非常稀少,无论是实践机会还是理论交流,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提升渠道有限,不利于对通州本土职业学生未来发展。
综上所述,在目标北京城市严控外来人口的政策基调下,目前通州本土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学校,其学位数量及招生数量均无法满足未来通州在基于环球影城为背景的国际化职业化人才需求。需要外部资源对当地本土职业学校无论是招生数量还是质量都要进行不断优化。我们认为通过国际间合作地提质增效将成为未来通州职业教育的重点方向。
建议:
1.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服务体系
构建区教委对外交流与合作机构(职业院校、企业等)一体化管理、指导、服务体系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建设开放合作的平台与环境,为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提供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尤其是要统筹区域、区际、国内资源,加大财政投入,保障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力。在基层职业学校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管理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使得职业教育国际化工作得以落实和有序进行。发挥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专业指导作用,负责推动规划实施,专项业务指导,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以及相关调研及评估工作。完善涉外公共教育社会化服务供给,提升我区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建立科学的区域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管理、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包括统筹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和经费保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建立政府、教育专业化国际机构、基层学校、社会力量等共同合作的教育国际化工作联动机制。
2.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
成立专业研究机构,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学术研究,对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政策制度、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等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如开展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制度研究,包括教育服务、学生研学、学校未来规划等。开展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规划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开展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模式的本土化研究,以及国际课程在学校的实施路径研究。
3.开展常态培训,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建立国内外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制定干部教师境外研习培训和学生境外游学的方案与计划,使培训成为常态,打造具有国际素养的干部、教师、科研人员等教育师资队伍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设立培训项目,利用国内国外的国际资源进行境内培训;分批次的组织干部、骨干教师、教科研人员等的境外学习,学习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卢森堡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的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和做法。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国际理解和包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的公民”,欧盟实施的多语言战略,将外语能力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除此之外,欧盟还大力推进欧洲资格框架的制定与实施,提高国与国之间职业资格认证透明度,从而使参与国家的资格证书能够彼此互认,实现劳动者在欧洲的自由流动。德国将培养全球视野和全球责任意识作为职业学校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哥本哈根进程后,德国主要采取了促进职业资格与学术资格等值、预测劳动力市场的技能人才需求、实施“双元制”等多种职业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制定经济补贴政策等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培训校长教育国际化领导力,提升校长统筹办学目标与理念、办学资源、组织机构与管理、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建设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国际品牌职业学校的领导能力。推动有关学科教师与国际学科教师国际化培训接轨。
4.建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化课程
引进国际课程的同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发课程模块完备、多样的职业教育课程,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开发并实施与区域传统文化、跨文化的职业教育课程,特别是加强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项目为核心的服务和语言教育课程建设,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多元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继续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定位要求,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推动国际、国内、区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开展重大研究项目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合作设立教育教学、评价、研究机构,促进国际化职业教育事业共同发展。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比如教育公平、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评估,建立示范区,争取在我区设立国际性职业教育联盟,组织开展国际会议,更广阔的开创职业教育国际化新格局。
6.运用“互联网+”,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全球共享
通过“互联网+职业教育”,搭建国际职业教育云平台和智慧教育教学系统,突破师生外出交流名额和经费限制瓶颈,指导全部学校、全部学生、大部分教师开展有意义的线上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规模,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双向发展。通过慕课、在线课程等方式,对外提供远程课程,外援优质资源,推广汉语言教学和传播区域传统文化。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课程,实现学生学习生态系统转型。信息的国际之间的分享与交流,促进全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国际教育的公平、全纳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