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分析:
建筑物牌匾标识是一张体现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的视觉名片。杂乱无章、色彩混乱、各行其是、质量低下的牌匾标识,既破坏了城市的景观风貌,又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秩序,还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了建筑物牌匾标识的规范工作,此项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政策性强,难度不小,但在各部门的努力下,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建筑物牌匾标识规范工作,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建筑物牌匾标识规划滞后。 在老街区,由于未提供牌匾拆除后的改造方案,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拆除工作,既提高了工作难度,又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同时,在牌匾标识拆除后,未及时跟进新牌匾标识的规范化设置,多数商户多数采取悬挂简易条幅、宣传品的方式体现其正常经营,但这仍对商户的经营和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新街区,若没有事前引导,可能造成商户设置完牌匾后又面临拆除的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统一规划的牌匾标识缺乏辨识度。 建筑物牌匾标识除了传递信息、引导消费的基本功能外,在群众生活中还扮演者路标、指示物的功能。目前多数街道新设置的牌匾标识使用统一的色彩、统一的字体、统一的设置方式,造成千店一面,不利于体现商户的特色、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活力。
三、牌匾标识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建筑物牌匾标识的规范,仅强调简单粗放的统一,忽视了整体的设计,造成牌匾标识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与区域功能不匹配,无法展现街区的文明格调、审美情趣和文化艺术修养。
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对于老街区,在规范整治工作前,提前设计,并社会公示牌匾标识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新街区,相关部门应将牌匾标识的设计纳入规划设计,使其与城市区域功能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二、在统一协调的情况下,体现个性。参照《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强调牌匾标识的形式、规格、背景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但允许牌匾标识在字体选择、构图设计、材质选择等方面体现“和而不同”的个性,例如可以在同一设计主题下,提供多个类型的设计方案供商户选择。
三、提高设计水平,彰显城市品味。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提出了明确要求:“应当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因此,副中心的牌匾标识设计应当彰显“国际一流”的品味,而不是群众眼中的小县城般的印象。通过引入设计师参与,提高设计水平,既凸显通州文脉,又体现时代风貌。通过打造一批建筑物牌匾标识精品,构建一系列特色街区,形成一道高品味的城市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