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号
案由:关于响应“文化北京”专项行动,打造副中心多元特色街区文化的提案
提案单位:九三学社通州区工委
拟建议承办单位:文化委
签发人:乔梦虎
单位盖章:
2019年1月4日
联系人姓名:乔梦虎
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大街88号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财务处
电话:13911303773
邮政编码:101100
审查意见:同意立案
通州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2019年1月11日
问题及分析:
九三学社通州工委积极响应九三社市委“文化北京”专项行动号召,在2017年政协通州区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响应‘文化北京’专项行动促进副中心全域文化建设”的提案,被区政协列为重要提案,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在此基础上,九三通州区工委先后赴东城区东四街道、石景山区鲁谷社区、通州区北苑街道、永顺镇西里社区等地调研,了解各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学习兄弟城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分析研究通州区街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近年来,通州区积极参与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各职能部门协同努力,街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要求,以及居民对文化生活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街区发展失衡
副中心街区文化建设在发展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按照文化部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每个社区至少应该有2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副中心不同街区由于受到政策、资金等方面限制,发展力度与侧重点各不相同,文化活动场所面积分布不均衡,部分街区物理空间不达标。即使在同一街区,内部各个小区之间也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新老小区之间,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小区的街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东城区已实现“十分钟文化服务圈”,相对主城区,副中心街区文化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社会参与不足
在街区文化建设参与的主体上,除了区文化委、街道办事处外,居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以及营利性企业的多元主体参与体系尚未形成,街区自发组成的文化团体多以草根形式存在且发展不充分,大部分街道文化中心仍是街道办事处总揽一切。街区文化中心的服务群体出现“空心化”现象,服务群体单一、人数相对固定、居民参与程度低,大部分文化活动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对青年居民缺乏吸引力。
(三)品牌特色缺乏
街区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个性化不足,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有待加强。目前,无论是街区内部形成对居民具有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还是街区对外形成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都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与西城区、东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大栅栏传统文化之旅、地坛庙会、龙潭庙会、前门历史文化节等知名文化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相当多的街区文化建设还处在自发摸索阶段,缺乏在副中心层级进行全局、系统、长期的统筹规划与指导。
(四)资源投入不足
街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对于街区文化建设预算资金单一来源形成了挑战。在街区文化建设中,无论是街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还是街区专业文化人才培养等软件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单一经费来源对蓬勃发展的街区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目前街区文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区文化建设现有资金来源主要是区级财政拨款,与其他经费混合安排,尚未形成专项资金拨付机制,街区开展文化建设往往缺乏长久规划(如部分较好可以古为今用的文物古迹只能维持封闭保护状态),文化活动场所运营乏力与文化活动专业人员流动性过高现象普遍存在。另外,文化专管员配备也存在数量和结构问题,也不能适应居民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建议:
为适应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的需要,应建立统筹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提高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部门协调、多层次参与、多渠道汇集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街区文化建设新格局。
一是建立统筹机制,保障街区文化协调发展。
建议区政府统一领导,由区文化委、街道、财政、发改等部门为成员成立专班,区文化委负责统一协调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运行管理;街道社区作为责任主体协同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无缝衔接,保障全区街区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是加强资源动员,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以社区文化中心为主体,区文化委为主导,培育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元参与,形成街区文化主体多样化体系;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公共环境、邻里文化以及公益慈善等多种平台共治共建,提高街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繁荣街区文化,共建精神家园,增强街区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优化机制,提升街区文化建设的效率和品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适应城市副中心居民对文化产品不断提升的需求,逐步拓展文化活动场所,加强街区文化中心建设和管理,督促文化设施的移交;对腾退场地优先建设街区文化设施,职能部门统筹办理报批规划手续,加快文化设施全区达标。针对街区文化中心的“空心化”问题,主动适应互联网和自媒体发展特征,选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提高年轻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团结引领年轻人为街区文化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四是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保障水平。
争取市级财政支持的力度,加大区级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明确规范街道办事处文化预算应占的比例,最大限度保障街区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拓宽街区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完善社会捐赠等资金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金的保障水平。
五是凸显运河文化特色,打造副中心街区文化品牌。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大运河”文化带地域特色,进一步推进通州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大运河文化带”的挖掘和建设,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载体,构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与副中心相匹配的“文化高地”,杜绝滋生低俗文化,打造城市副中心街区文化名片,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街区文化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