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动态 > 动态要闻

政协动态

冯若冰委员:副中心夜间经济提案背后的观察

时间:2025/10/13  来源:区政协


冯若冰委员

  在金融街工作的那几年,夜晚总带着让人安心的烟火气。加班到九点,写字楼底商的咖啡馆还亮着暖黄的灯,店员笑着递来的热拿铁,能瞬间熨帖伏案的疲惫;偶尔绕进胡同里的小剧场,赶一场沉浸式话剧的末场,昏暗灯光下的剧情与掌声,成了忙碌生活里的小确幸。那时的夜晚像条流动的河,藏着数不清的鲜活与惊喜。
  2022年底,我到副中心洽谈业务,在运河商务区吃完晚餐后,一份明显的冷清撞进眼里——运河边黑沉沉的,岸边没什么灯光,走没几步就想往回折。这种“安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需求缺口。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看着副中心写字楼越建越多、企业纷纷落户、常住人口逐年增长的蓬勃势头,我深知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区域建设中,为城市功能完善出一份力。夜间经济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既然发现了需求与供给的落差,就不该让这份“冷清”持续下去,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提出对策,成了我当时最坚定的想法。
  于是,我利用周末和夜晚的时间,一次次到副中心“扫街”调研。在调研中,我摸清了这份“安静”的缘由:运河商务区的高端写字楼白天灯火通明,可楼下的商铺却早早关了门,保安说“白领下班就走,留着也没人气”;环球度假区闭园后,配套的商业街瞬间没了生气,商户叹着“想搞点夜间演出,又怕审批流程复杂,还担心没人来”;老城区的步行街倒有几家烧烤店、KTV 撑到深夜,可老板叹气“都是回头客,年轻人不爱来,太同质化了”。这些见闻让我越发确定,副中心不是缺夜间消费需求,而是夜间经济的供给、配套、规划和服务,都没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带着调研中收集的问题和商户、居民的期盼,我开始梳理思路、撰写提案。提案的建议不能浮于表面,必须贴合实际、能落地见效。我结合金融街夜间经济“组合拳”的经验,也紧扣副中心的资源优势,在提案里重点提出了几方面建议:
  一是要依托现有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引入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结合美食休闲业态,打造能聚拢人气的夜游购物街区,再借着环球度假区、运河景区的特色,在节假日办花灯展、非遗展示、文艺汇演,让独特资源变成夜间经济的吸引力;
  二是要鼓励商场、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搞深夜购物、打折让利活动,更要融入京剧、杂技、非遗展演等文化元素,在运河边做灯光秀、演艺秀,填补文化、体育类夜间消费的空白;


  三是要完善重点街区的水电气供给、垃圾清运、公厕保洁,把亮化纳入城市夜景规划,补亮路灯、增设标识,再适当延长周末地铁、公交运营时间,让大家“敢出门、能回家”;
  四是要给夜间经营的商户落实保障降费,对示范作用强的夜间活动、文创产品给奖补,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简化审批流程、优化监管方式,让商户有干劲、居民愿消费。
  每一条建议,都想着能切实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也想着能为副中心夜间经济添一把火——这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职责,也是对这片正在成长的土地的期待。


  在全会期间,我的提案被评为了年度优秀提案,得到了区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提案被作为当年重要督办提案推动办理,年中,我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办理答复,很多意见建议的推进与落地也让我体会到了副中心推动夜间经济的决心。如今,我常在副中心办公,加班晚了楼下的 24 小时便利店能解燃眉之急,饭后沿亮堂的运河步道走一走,一天的疲惫都能散了。看着这里的夜晚慢慢从“冷清”变“鲜活”,我越发觉得,作为政协委员,能参与到副中心建设中,用一份提案为城市添点温度、添点活力,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今后,也盼着副中心的夜间经济能越来越旺,让更多人在这里既能安放事业,也能找到有烟火气、有幸福感的生活。



  冯若冰,通州区政协常委、民革通州区总支副主委、北京通发展人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 承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站备案号:CA010120000604417630003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ICP备 200152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2947号 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北京市通州区大数据中心